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10字。

  《故都的秋》教案
  新野一高高一语文组  董联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知作家独特的视角,领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推敲文中悲凉、伤感的情调的由来,从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预习过程提示:
  (一)基础知识
  1、字词
  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混混沌沌(dùn)   潭柘寺(zhè)  落蕊(ruǐ)
  一椽破屋(chuán)  廿四桥(niàn)  蟋蟀(xī shuài) 
  平平仄仄(zè)     譬如(pì)     颓废(tuí)   
  2、文学常识
  借助《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了解作者情况: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     家、     家。“         社”主要成员之一,主编《创造月刊》。1921年完成了其处女作短篇小说《       》,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3年写了小说《           》和《薄奠》。
  (二)文本阅读
  1、给每个自然段加注序号,借助资料查找本文写作背景。
  2、在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在文章中勾划出来。
  3、画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和各段中表现色彩、声音的词语。
  4、文章是通过对哪些景物的描绘来表现“故都的秋”的特点的?试着给每一幅秋景图添加一个小标题。
  (三)知识储备
  1、散文特点及分类。
  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 ”。
  分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2、记叙性散文的阅读方法。
  ⑴抓线索   ⑵理思路   ⑶找要素   ⑷品语言   ⑸悟情感
  3、诗词中鉴赏情景交融的方法。
  ⑴找意象   ⑵析特点(意境) ⑶悟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提示三1、2、3)
  2、介绍作者(检查预习提示一)
  明确作家作品掌握重点:作者简介(名、时、地、评、作、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主编《创造周刊》。1921年完成了其处女作短篇小说《沉沦》。1923年写了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这是他创作的高峰。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3、写作背景(检查预习提示二、1)
  1933年至1936年,郁达夫受白色恐怖的威胁,由上海迁居杭州。这一阶段是他思想最为消沉的时期。由于对革命的深切失望而产生了消极情绪,他企图在理想的世外桃源里慰藉自己痛苦的灵魂。这段时间,他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他花了很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