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980字。
杜甫诗歌鉴赏导学案
dingxiang101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和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学习通过意象来鉴赏诗歌,学会欣赏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了解杜甫诗中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怀。
2、通过诵读来体验诗歌的美感和情感交融的特点,通过小组协作进行资料整理来了解杜甫诗歌的风格和典型特点,归纳一些重要的诗歌意象在诗歌中的含义。
学习重点:
1、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和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怀。
2、学习通过意象来鉴赏诗歌,了解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杜甫(712—770),字 ,自号 ,盛唐大诗人,号称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 、 。杜甫思想核心是儒家仁政思想,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是伟大的
诗人,他的诗具有丰富社会内容、强烈时代色彩和鲜明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 。宋朝张戒言:“韵有不可及者,曹子建是也。味有不可及者,渊明是也。才力有不可及者,李太白韩退之是也。意气有不可及者,杜子美是也。”
二、了解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活动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时期:
(一) 读书和壮游时期(712-745)
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如《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做《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
(二)长安十年时期(746-755)
公元746年杜甫怀着经世济用的政治理想到长安试求官。可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使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过着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了像《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