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我与地坛》学案2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91 KB
评级:
时间:
2010/12/16 20:14:33
下载:
本月:1 总计:57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6800字。
《我与地坛》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作者独到的人生感悟及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揣摩语言。
【教学重点】
理解地毯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解开“我(作者)”、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作为残疾人对生命的感悟及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晨读积累
已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注释】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茫之意。
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吟鞭:即马鞭;作者在途中,一边策马行进,一边吟诗,故言。
东指:出城门向东;
天涯:原意是天边,此指遥远的地方。
落红:落花,作者自况。龚自珍因被迫辞官回乡,故自比为落花。后一“花”字,当指一代新人方。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他们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诗的开拓为表现自己离愁别绪的丰富感情,诗人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既强化“愁”意。又体现出诗人狂放深沉的内心思绪和个性特点,这里典型的诗人本色。紧接着的“吟鞭”句,对前人诗局的化用也恰倒好处,并形成了两句相连呼应的艺术效果,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的心情。最后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抒发胸臆,使全诗浑然一体动人肺腑。
二、作家作品
史铁生(1951-),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58年如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已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我与地坛》ppt190 苏教版
2010年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评选《我与地坛》视频课堂实录7 ..
《我与地坛(节选)》导学案 苏教版
《我与地坛》ppt189 人教版
《我与地坛》课堂教学实录18 人教版
《我与地坛》ppt188 人教版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17 人教版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11(一课时) 苏教版
《我与地坛》ppt187 人教版
《我与地坛》ppt186 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