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80个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王礼虎
教材分析
本篇写齐相邹忌以自己“闺中比美”之事设喻,现身说法,讽劝齐王纳谏,广开言路,博采众议,除蔽见明,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从而说明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采纳群言,才能明辨是非,把事情办好。文章所揭示的这个深邃哲理,不仅在当时有重大作用,于目前也很有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一些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背诵全文。
3.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
4.从本文中明白一个道理:人应有自知之明,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以明辨是非,把事情办好。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难点:
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设想:
本文课下注释较为详尽,故事本身也较简单,学生在文意的理解上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因此,教学本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予以引导点拨,理清思路,把握重点,进而体会邹忌的说话艺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难道一定是这样吗?战国时期的一位谋臣告诉我们“忠言”不一定“逆耳”,一“逆耳”的忠言更乐于让人接受,取到更好的效果。请看《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 复习文学常识——《战国策》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九年级上册我们也学了《战国策》里的一篇文章,它是
(生答:《唐雎不辱使命》)。那么,《战国策》是怎样的一部书呢?请回忆。
明确:《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