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20字。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该课获2009年河南省初中记叙文课堂教学研讨会优质课一等奖  聂智 执教
  (课前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营造氛围。)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心理吗?当觉得父母唠叨时,我们希望早日长大;当看着网吧“18岁以下禁止入内”的告示时,我们盼望马上长大;当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时,我们渴望快点长大。可是,怎样才算真正的长大呢?成长旅途中的风风雨雨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曾经有这样一句歌词,可能会带给你们深深的思索。同学们齐读。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生齐读。)
  师:是啊,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今天就让我们从一位少年的成长历程中汲取心灵的养分——《孤独之旅》。
  师: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考虑。
  生1:杜小康辍学跟随父亲到芦荡放鸭的故事。
  生2:杜小康在孤独中放鸭成长的故事。
  师:很好,就像同学们所概括的,课文讲述了少年杜小康跟随父亲到芦荡放鸭,在孤独中成长的故事。这是一篇小说,故事情节是在孤独的背景中展开的,人物语言并不多,请同学们在文中快速勾画出杜小康的语言。
  (生读课文,勾画人物语言。)
  (课件展示。)
  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2、我要回家……
  3、还是分头去找吧。
  4、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师:请一位同学都出这四句话。
  (一生读。)
  师:读得很流利,但不够传神。每一句话的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杜小康呢?老师想以第一句话为例,告诉同学们怎样赏析人物的语言,其余三句等会儿由同学们自己赏析。赏析人物语言要注意两点:  1、联系相关内容。如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样的状况下说这些话的;2、言为心声。注意体会说话人的心情、心理。也就是不能孤零零地只看这句话,一定要关注说话的背景。
  师:请同学们齐读出现第一句话的第2自然段。
  (生读。)
  师:杜小康为什么要去放鸭?哪一段交代了原因?
  生1:因为他家由富变穷了。课文第1段。
  师:这段中哪一个词鲜明地表达出了杜小康对放鸭这件事怎样的态度?
  生2:“只好”写出了杜小康无奈的态度。
  师:杜小康无可奈何和父亲踏上了放鸭的旅程,当他说这句话时心情怎么样?
  生3:他非常害怕。
  生4:非常恐惧。
  师:为什么害怕、恐惧呢?
  生5:因为他要离开疼爱她的妈妈,离开熟悉的朋友、学校。
  师:的确如此。现实生活中你有过孤独的感受吗?
  生1:初一刚开学,我又第一次住校,周围是陌生的环境,没有熟识的朋友,父母又不在身边,我觉得很孤独。
  生2:父母出去旅游了,我自己留在家里,那几天每天放学回到家我都觉得很孤独。
  师:你们那时的心情就和杜小康此时的心情有几分相似。杜小康以前可不简单,你们知道放鸭之前杜小康的生活情形吗?昨天老师了解到咱班有几位同学看过《草房子》,谁来介绍一下放鸭之前杜小康的情况。
  (一生介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