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50字。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2010年山东省济南市初中语文教学观摩课一等奖     王 茜          执教
  一、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家,他叫汪曾祺,江苏高邮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他有一篇著名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老师节选了一段。读读这段文字,说说你对汪老的印象。
  (课件展示。)
  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生(杂):汪曾祺是一个开放、不拘小节的人。
  师:换用这段文字中的一个词就是“没大没小”,随和亲切。他不仅人如此亲切自然,富有情趣,他的文章也呈现这个特点。有人评价汪曾祺的文章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看似平淡的语言却极有韵味,极富情致。
  (课件展示。)
  初读似水,再读似酒。
  师:有人说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汪老说过,吃东西也是文化。关于吃文化他可是大家,如果想要读汪曾祺的作品,必当首推他的美食散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经典《端午的鸭蛋》。
  (课件展示。)
  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
  (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端午风俗
  师:文章大家已经预习了,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生1:一共有七种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师:看来作者童年生活是很有趣的。这位同学给大家列举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七种风俗,大家同意吗?
  生2:应该是八种,还有挂“鸭蛋络子”,在文章第4段。
  师:这位同学读书读得认真。整体感知文章时,一定要顾及全篇,因为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八种风俗作者着墨最多的是哪种?
  生3:挂“鸭蛋络子”。
  师:对,玩得不亦乐乎。下面我们一起来研读文章的第4—6段。
  三、“品味”鸭蛋
  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细读文章第4—6段,把写玩鸭蛋最有趣的相关细节圈画下来,用心品读,谈谈感受。可以把感受写到课本的空白处。
  (生自读,圈点勾画。师巡视。)
  师:我发现咱班多数同学读书认真,批注充分。也有一部分同学只画不写,是不是觉得阅读有难度?不要紧,阅读想要有收获,可以用两种方式,一是反复品味把玩,尤其是经典作品,值得一读再读。二是交流碰撞,通过我们的碰撞,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认识变得深入丰厚,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下面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1:我觉得最有趣的是第5自然段,“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孩子玩得很尽兴,我能感受到汪曾祺怀念小时候的情感。
  师:有没有让你们联想起什么?
  生2: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小朋友滚铁环的情景。
  生3:我想起了小时候逮蛐蛐的事。到晚上我会把表定到十点钟,那时候蛐蛐最多了。到楼下的草地里逮蛐蛐,我挺怕黑的,但一想到蛐蛐就什么也不怕了。而且,夏天晚上我要听不到蛐蛐的叫声就睡不着觉。(众生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