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嘴说话
336100 江西省万载县康乐中学 郭春根 wzklzxjsb@163.com
语文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发展学生个性,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何将这些要求落实到实处,关键是找准切入口。我认为其切入口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借嘴说话。语文教师要善于“借”学生之“嘴”,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说出课文的重点、难点,说出课文的主旨内容,说出教学的目标要求。“借嘴说话”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不可能完全说出教师所要讲的。学生不能说出教师所要讲的这可能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因此教师便有针对性的点拔、分析、讲解,引起讨论,让学生大彻大悟。如果能这样,那么学生说话时,他们都很有可能竭力尽情发挥,其乐融融;教师说话时,他们凝神静听,佩服至极,发出“原来如此”“教师就是教师”的感慨。当然,也有一定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教师未准备学生说的学生却说了,这便是教学的闪光点,学生智慧的闪现,学生个性思维的光茫;这便使课堂外延丰富起来;这就是创造精神的体现。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加以赞许,学生定能获得成功的快乐。也很有可能会出现第三种情况,学生说不完整,说不清楚,此时教师点拔、诱导,扶一扶,学生便过了桥,岂不乐也。
一、借嘴说课题
例如郭沫若《石榴》,导入新课时我避头发问:“同学们,你吃过哪些水果?”“谁吃过石榴?能跟大家介绍一下石榴吗?”“今天,我们来看一看郭沫若笔下的石榴怎样?”
课还没开讲,学生有了石榴的形象,再读课文,印象更深,自然会将自己说的与课文所描绘的相对照,从而为理解课文起了“抛砖引玉”“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借嘴提问
平日,我们在看课外书籍或看电视电影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未看到后面的内容时,总会在猜想到后面会发生什么事,这些人物关系怎样,特别是一些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