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850字。

  2010年新课程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宁夏  尤屹峰
  宁海新课程高考语文试题,从2007年始,经过三年的创制、完善、稳定,形成了新课程高考语文的试题常模。不出所料,2010年已融入渐次进入新课程高考的省市全国试题之中。纵观2010年宁陕等省区的新课程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其结构及其模式与宁海2007-2009三年新课程试题结构模式相同,尤其与2009年宁海新课程高考试题不论在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新考纲精神方面,还是在试卷结构、题目数量以及题型样式上完全相同:I、II两卷,阅读表达,阅读卷中分必考、选考题,全卷六个大题18道小题,基本走的是宁海2007-2009年试卷的“既定路子”,用的是“既定模式”,难度适宜,过渡平稳,没有出现因试题大起大落或出乎意料的恐慌,有效地稳定了考生、家长和高三辅导老师的应考心理,创造了首科高考的平静心境与和谐的社会环境,其学科选拔意义和社会政治意义都是重大的。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稳重的信息、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选文从“书”的概念入手,排除“书”的文字符号意义和文字学意义,论述现代人通常称谓的“书法艺术”的产生、发展、流变、书体、功用和审美价值,文字浅易,适合具有一般高中水平的人阅读理解。高考以此作为阅读文本测试考生,能达到既宏扬优秀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既考查考生感知理解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能力,又树立考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意识的目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 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 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真题回放】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 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