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介入绘画艺术
(中本201 00010123 屠建苹)
内容摘要: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段乃至篇章结构,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抽象思维变为具体的感知,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绘画 创新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学科本身内在的兴趣。 语文教学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师无论运用哪种手段,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培养多种能力。心理学成果表明,儿童最早发生兴趣的是绘画。所以一些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认为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中,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一种最佳手段。
我也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这一环节上,可以大胆地、适当地采用绘画法,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结合图画简洁、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当然,这里所说的绘画是有别于学生在美术课上所学的绘画,它不需要讲究技法,有时只是一个示意图。画得不美观也不要紧,因为它只是一个载体,一种形式,目的是让学生能参与其间,培养其创新能力、审美能力。
大家都知道,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板书是以文字为主要的表意工具。其实,这只是把复杂的抽象变为简炼的抽象,对于文字深层意象却很难形象地表达出来。学生呢,也只是机械地复制,无权参与板书,即便有也只是填空而已。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难免僵化,智慧的火花更难以迸发,这不符合当代的创新教育思想。而绘画法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突出的优势。此时,教师只起一个辅助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提示或启发下积极思考、主动动手,把自己对文字的深层理解转换成意象,再转换成线条表达出来,即文字——意象——线条——图画。必要时,学生还可以对图画作解释说明,锻炼说的能力。[1]这样,学生的手脚放开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便会主动地思考、理解,学会了动脑动手,也就学会了创新。而且中学语文教材收入了不少写景状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诗歌、小说,他们或者把寓意寄托在一朵花、一根草、一棵树、一只鸟身上;或者通过一座山峰、一条河流,一座房子表达思想感情及理想志向。文笔优美,意境深邃,艺术感染力强烈,很受学生喜爱。但是,如果老师讲授不得法。或者把它分析得支离破碎,枯燥干涩,沉闷无味,导致教学的失败。[2]此时如果老师能利用绘画这种辅助手段,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作品,感受到作品的画面美和内涵美。
在教材中,适合采用绘画法教学的,当首推我国的古典诗词。众所周知,我国的古典诗词极讲究意境,用语也极凝炼、精妙,其中数量很多的写景、叙事类作品都可作为绘画的素材。唐代诗人王维就极其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意境,故据诗作画是完全可行的。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杨万里的《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辛弃疾的《西江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可通过图画展现诗词的内容和美妙境界,品味语言的无穷魅力。[3]
其次,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都可入画。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可以通过绘画法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变色龙》可根据情节的变化,画出奥楚蔑洛夫或喜或悲,或怒或骂的面部表情来,从而学习小说的主题,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此外,某些记叙文、说明文、散文也可根据需要采用此法。对此我深有感触,曾经在实习的时候讲授《我的空中楼阁》一文,这篇文章刻意追求了绘画美这一点。首先,作者很注重画面的构图美,作者非常注意画面的布局,画面的层次感以及立体感,我在指明一位同学朗读后,随着他的朗读,简笔画下了山,树、屋的位置,当开始讲课的时候,学生就很简单地理出了层次关系,并很好地理解了文中那些比喻的含义。其次,作者很注重画面的色彩美,我简单地在原图基础上用彩色粉笔染了一些色,转眼之间,山是青的,树是绿的,小屋蓝的墙,白的窗,间或出现的白花都跃然“板”上,随着时间推移,天色入幕后,又用白粉笔轻轻地碾上烟雾,再在小屋上方点缀几颗星星,画一轮新月,这样一来,黑板上就出现了一座“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好不美丽,怪不得作者对它情有独衷,我和同学们都心向往之。讲授这篇课文以后,我深刻懂得了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都积极配合,注意力集中,而且很容易地理解了课文。
总之,教材中可用此法的篇目很多,在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教材或根据文章题目,或根据文章中心,或根据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形象、某一情节、某一场面作画。绘画法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形式更是灵活多样的。一、可以师生在黑板上画,也可以学生在座位上画;可以在课堂上画,也可以在课外画。二、图画不一定非得画在纸上、黑板上,有时也可在学生的头脑中想象成图,勾勒景(事)物、描绘细节、填充颜色,让画面连缀起来,活动起来,达到影视效果。三、不一定全体学生画,较复杂或难度较高的,则可请美术老师或有绘画功底的学生提前画好。让学生将其头脑中形成的画面与之比较,评论修正。如《孔乙己》、《故宫博物院》,《北京立交桥》等。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绘画法教学有以下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提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