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90个字。
教学环节设计
课前预习:
1. 读准字音,辨析字形
干涸()水()guàn 舔()净一瞬()间
咽()喉咽()唾沫呜咽()
2. 认识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0—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5年进入文学界。他的成名作《童年》《少年》《青年》。此外他还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巨著。
托尔斯泰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综观托尔斯泰的作品,他的宗教思想的中心内容就是“博爱”,爱自己,爱别人,爱仇敌,爱是人的出路。
活动方案
(一)创设情景:2009年末到2010年5月云南广西等地遭遇了6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看,这就是当时的情景,你们看到了什么?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水)是啊,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否则,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这可是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她会怎样处理这罐水呢? 课文《七颗钻石》能告诉我们答案。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聆听朗读,感知故事大意
1. 明确朗读童话的方法
明确:用童声来读,读出故事味,读出文中情
2. a.在黑板上写出你觉得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2-3位同学)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独立思考,举手发言)
活动二:精读课文,体验水罐神奇(组长带领组员自读课文,思考问题,讨论抢答)
1. 不写第一段行吗?
明确:不行。第一段点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或者说设置了人物活动的场景。
这些都是旱灾造成的(分析干涸和干枯)。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所有人都感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 生读课文)
在我们记叙文里,或者在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中,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往往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里。比如说“狂风暴雨”、“大雪纷飞”、“烈日似火”等等,这时候人物做事是不是困难了一些呢?所以,第一段的这种场景就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2. 小姑娘的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
明确:发生了5次变化。空的变出了水(是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摔在地上仍然变得端端正正(是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木的变成银的(是小姑娘对小狗的关心)
银的变成金的(是母亲对小姑娘的母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