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20字。
  6  赤壁赋
  内容感知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累官至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诗、文、书、画,均称大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词属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全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借景物描写与主客问答的手法,紧扣赤壁的风月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含而不露,意在言外,将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从形式上看,既自由疏放,灵动有致,又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它融诗、赋、文于一体,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议论。可以说,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学习时要注意多加朗读、背诵,细细体味。
  咬文嚼字
  1.字音
  属客(zhǔ)  窈窕(yǎo tiǎo)  扣舷(xián)    冯虚御风(píng)
  桂棹(zhào)   倚歌(yǐ)            和之(hè)      余音袅袅(niǎo niǎo)
  幽壑(hè)     嫠妇(lí)             愀然(qiǎo) 正襟危坐(jīn)
  壬戌(rén xū) 舳舻(zhú lú)         酾酒(shī)     横槊(shuò)
  江渚(zhǔ)  麋鹿(mí)             匏樽(páo zūn) 蜉蝣(fú yóu)
  扁舟(piān)   肴(yáo)              酌(zhuó)      藉(jiè)
  2.多音字
  3.形近字
  4.通假字
  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
  5.古今异义
  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文中指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指美貌的女子。
  6.一词多义
  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