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6860字。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梁思成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感慨: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的确,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首先发现,和世界那么多号 称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于是,人配衣服马配鞍一般,我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外观,于是便越来越倾心倾力地盖房子。城市建设仅仅沦为梁思成先生批评的住人的房子,恰恰淹没了人本身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主体性位置。
  楼房可以是城市最为直接醒目的外观,重视它,也没什么错。但城市的本质从来都是人精神的外化。有多少不同的精神风貌,就会有多少不同的城市景观,并不只是豪华的外观所能够呈现的。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对 这种美的理想追求,使得城市成为了人的精神的载体,并得以艺术性的外化和升华。在现代化的行进途中,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体现,首先需要面对在城市建设中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而多建设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如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苏州贝聿铭新设计的博物馆等。
  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另一方面体现,还应该在于城市管理的大气,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对于下一代的关怀方面。毋庸讳言,我们许多城市的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和公共天地,并没有真正充分地为公众服务,不少公园的门票一涨再涨,博物馆更是绝少对儿童免费开放。城市之所以不能够完全听凭经济的管理,还需要文化的领引,就在于文化更有益于世道人心以及对下一代心灵的滋润。城市管理中所体现的公共关怀丰富细致, 是一座城市精神与文化品质的提升与彰显。
  城市精神与文化,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身上,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品质与风貌。人与城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说到底,重视城市精神的建设,其实关系着城市建设的最终归宿。
  1.下列关于“城市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城市精神,首先需要面对在城市建设中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
  B.城市精神还体现在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对于下一代的关怀方面。[]
  C.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
  D.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等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不能代表城市精神。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梁思成先生感慨的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是说城市建筑没有城市精神。
  B.城市建设中有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是说建筑质量低,规划不合理。
  C.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因为城市建筑流畅有精神美感。
  D.城市公园和博物馆向公众尤其是向孩子们开放,是良好城市精神的体现。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先生所说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就是指城市建设缺少艺术性。
  B.城市的本质从来不都是人精神的外化,因为人的喜好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
  C.作者建议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多一些公共关怀,尤其是要给下一代多一些心灵的滋润。
  D.越重视城市精神建设,城市就越有风格品位和艺术性。
  二  古诗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4—7题(20分)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囿,宜以为后。”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刘晔对曰:“猎胜于乐。”勋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埒①,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