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00个字。
28 《女娲造人》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③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与学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与学方法:
以诵读赏析法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故事复述,调动联想和想象,不断加深对神话故事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比较阅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识别、积累词语。
①雅词:
②四字短语:
教师在学生读完课文自主填写①②后,出示以下重点词语,要求学生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能简要解释加横线词语。
女娲莽莽榛榛掘起掺和荒凉蓬勃疲倦澄澈
2、复述故事情节,
①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待复述完后,学生交流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情节?
2、讨论: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学法指导: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