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670字。

  2011年高考作文训练提示23题
  题目1 等待
  种籽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孩子长大需要等待,冬去春来需要等待……等待是宁静安详,等待是心急若渴;等待是积聚力量,等待是浪费光阴。尽管诗人高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有时你不得不等待。熟语说:“欲速则不达”,“性急吃不得热豆腐”。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等待是什么?或许,等待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一种涵养、一种睿智、一种洒脱、一种胸怀,是“持久战”的理智,是春花怒放前一冬的蕴酿。从某种意义上说,等待也是一种追求。或许,等待只是懒惰的借口,是懦弱的托辞,一味的等待只能是一味的失败,那么,不要等待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等待背后有等待的故事,有“抱柱信”的坚守,有“摔琴”的佳话,有“望夫石”的忠贞,有母亲期盼的眼神,有长长短短的诗句,有重重迭迭的思念。 等待是一种坚持、一种固守,等待需要的是韧性与耐心。为了实现再次辉煌,女排姑娘等待了17 年;为了实现飞天梦,中国人期盼了上千年……
  本题可写的内容很宽泛,从“等待”的角度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人或群体对某件事的等待,如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通知书,等待入世,等待巴以和平,等待伊拉克恢复平静,对待中国男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从等待的对象看,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如宝剑等待侠士,千里马等待伯乐;也可以是抽象的事和物,如等待希望,等待机遇,等待成功。再从等待者的态度看,可以是主动积极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时机,大显身手;可以是消极件被动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虚度光阴,错失良机,最终一事无成。
  参考拟题:《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待之美》《不要等到比原来还少》
  题目2 发 现
  有位年轻人乘火车去某地,车外尽是荒野,人们都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到了一个拐弯处,火车减速,一座简陋的平房缓缓进入视野。同时几乎所有的乘客都睁大了眼睛欣赏起寂寞旅途中这一特别的风景。返回时,年轻人下车还不辞劳苦地那座房子的主人,房主说很想卖掉此房,但一直无人问津,结果年轻人以3万元买下了此房,因为他认为此房用来做广告是再好不过了。后来一家著名的公司看中了这一广告媒体,在三年租期内,支付了他18万元租金。
  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导写提示:锲而不舍、勤能补拙、水滴石穿、以苦为乐,谈到学习和工作,这些传统的格言,是人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而至于如何尊重发现、善于发现,就鲜有所闻了,也许这正是我们民族意识的弱点和思维方式的局限。
  光有毅力和勤奋,而缺少发现的眼光,是难以走进新领域中去的。
  发现也许只是一瞬间的灵感闪现,看似毫不费力,其实却是长期积累和苦苦追寻的结果。发现往往基于求异的思维方式,而求异的思维方式往往基于对传统和规范的叛逆。
  发现是最可贵的思维品质,如果受了十多年的教育,还不知道发现为何物,毫无发现时的兴奋体验,这也许就是教育的悲哀了。发现商机、发现价值、发现闪光点、发现万有引力……这些都是发现。你可以写议论文,畅谈发现的意义、方法和条件,抒发你对生活的感悟;也可以写记叙文,记叙某一次发现的过程和感受;当然,也可以写成其它的体裁和形式。但写作时一定要把“发现”与“发明”区别开来,不能混为一谈。
  题目3 细节
  有位教美术史的教授,在谈到古代画家使用颜料时说:“将贝壳烘烤之后,磨成细粉,再以胶水调和,可以做成白色的颜料。”后在考试时,他出了一道是非题:如果你在海边拾到了贝壳,带回家放进烤箱,烤上30分钟,再拿出来磨成细粉,以胶水调和,可以做成黑色颜料。结果八成学生都没有看完这道题,便十分自信的答:“是。”
  请以“细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导写提示:作家们对创作有一点共识:故事好编,细节难寻;评论家们对名著中的细节总是津津乐道;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别人的一个小小的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