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20字。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作文联想训练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1、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教学大纲》出发,着眼于“学生思维方法、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大纲•教学原则》。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当然记忆也极其重要,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创造力——即联想和想象力。联想能力的训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能“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文勰《文心雕龙》)。
2、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会长朱绍禹先生认为,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法宝”,并指出:不仅要把语文课看作语言教育课,而且要把它看作思维训练课,这才是正确的语文教育观。陶本一教授也指出:“思维能力的训练应该放在语文教学的首要地位来进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培养思考能力。”
二、学情了解
1、从作文过程看,一般有这样几个环节:审题→联想(发散思维)→立意(有的人把它置于“联想”前)→筛选→整合(谋篇布局)→缀文。相对而言,学生在审题和联想这两个环节特别薄弱。进入高三后,虽然进行了有意识、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但难见突破,成为学生作文的瓶颈。审题能力差,是缺乏分析概括能力,而思路打不开,往往不是材料匮乏,而是没有掌握联想的方法,不作积极联想,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也许是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2、从学生的作文储备分析,学生虽然缺少必要的达到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虽然惧怕背诵,缺乏深厚的积累,尽管大部分学生未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摘抄习惯,但凭借初、高中五、六年的学习经历和知识积累,完成一篇内容较为充实的文章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无法激活昔日储存的沉睡的材料。04年我校高三第四次月考的作文,就充分暴露出这个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