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00字。
联想思维训练
问题一:“联想”这个词,恐怕可以说是当今人们听到的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了,可是在写作文时,我们又该怎样“联”,怎样“想”呢?
问题二:老师常常说写作文要善于联想和想象,可是到底怎样写才是联想呢?或者说,联想这种手法怎么用在作文里呢?
联想思维概念解说
联想思维就是通过思路的连接把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或事项)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新的成果的思维过程。联想思维是发散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一般而言,我们把联想思维看成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联想思维的成果就是创造性的发现或发明。
举两个例子。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遭到德军的包围,经常受到敌机的轰炸。在这紧急关头,昆虫学家施万维奇从蝴蝶五彩缤纷的花纹能迷惑人的现象中受到启迪,建议对重要目标进行迷彩伪装。这一招果然有效,大大降低了重要目标的损伤率。
英国北部两地间架设的电话线在冬天结了霜,使通话困难,要尽快除掉霜,恢复通话,该怎么办呢?为此,有关部门召开了一个会议。与会成员提出了许多方案,当“给飞机捆上扫帚飞上天去扫”的方案被提出时,引起了哄堂大笑,但正是这个设想对解决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进一步提出了“让直升飞机飞近电话线,用它转翼的风力把霜除掉”的方案。事实证明这是最佳方案,以最低的成本解决了最困难的问题。
上面这两个例子就是联想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联想通常表现为事项之间的跳跃性连接,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它受到逻辑的制约,反过来又常常受到联想的支持,否则思维流程就会被堵塞。联想的能力在我国古典诗词申有着充分的表现。李煜《虞美人》中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就用“一江春水”来联想、形容愁的“几多”。曹子建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寥寥数语,把兄弟之间的残杀,刻画得如此形象逼真。其实,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那些修辞手法“夸张”、“比喻”等, 都是联想思维的必然结果。
当然联想不是瞎想、乱想,要使想象的过程中有逻辑的必然性。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著名作家凡尔纳,有着不同寻常的联想能力。潜水艇、雷达、导弹、直升飞机等等,是当时还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在他的科幻作品中早就出现了,而且现在都成为事实。特别令人吃惊的是他曾预言,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将设立火箭发射站,并发射飞往月球的火箭。果然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美国真的在佛罗里达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联想会将令人觉得意外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奇特的设想。如有一种说法:“如果大风吹起来,木桶店就会赚钱。”这是 怎么进行联想的呢?当大风吹起来的时候——沙石就会满天飞舞——以致瞎子增加——琵琶师父会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以猫的毛替代琵琶弦——因而猫会减少——结果老鼠相对地增加——老鼠会咬破木桶——所以做木桶的店就会赚钱(这里只是取西方的一个比喻)。
每一段的联想看来都很合理,而且获得的结论也颇有意外的趣味性。当然,这个例子只是一个笑话,可是,当你的脑子在创造活动中突然塞住而不畅通的话,这种联想,有时确能给你产生有效的解决方案的暗示。
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斯和斯塔林茨,曾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的关系。例如木头和皮球,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可以通过联想作媒介,使它们发生联系: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皮球。又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水——喝——茶。因为每个词语可以同将近10个词直接发生联想关系,那么第一步就有10次联想的机会(即有10个词语可供选择),第二步就有100次机会,第三步就有1 000次机会,第四步就有10 000次机会, 第五步就有100 000次机会。所以联想有广泛的基础,它为我们思维运行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作家经典事例
2003年岁末,作家刘震云的《手机》和冯小刚导演的同名电影上市,均创造了不菲的业迹,电影的票房收入超过3 500万。
2003年9月底,刘震云在冯小刚工作室发表“向生活要艺术”还是“向艺术要艺术”的高论时,每个人都不停地在接打手机,且状态各异,冯、刘二人的兴奋点便不知不觉地转移到他们的身上。冯小刚突然说:应该拍一部电影,就叫《手机》,谨以此片献给每一位手机持有者。刘震云一巴掌拍在冯小刚的肩上——这就是“向生活要艺术”!“手机本来是用来沟通的,但它却使人们变得心怀鬼胎,这时手机就不再是手机了,手机变成了手雷,反过来控制了它的使用者……”刘震云当即当众表示:我愿意写这个剧本,如果你们不做,我就把它写成小说——因为手机的使用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