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90字。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张国生
一.翻译“羊语”,模仿“羊语”
1.教学设计
过了一会儿,斑羚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的眼光集中在一只身材特别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的公斑羚身上,似乎在等候这只公斑羚拿出使整个种群能免遭灭绝的好办法来。毫无疑问,这只公斑羚是这群斑羚的头羊,它头上的角像两把镰刀……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悲哀地咩了数声……
镰刀头羊一共“咩”了几次?各是什么意思?请你把 “羊语”翻译成汉语,然后还要根据课文的描述模仿它的“羊语”。
2.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题的意图,是“寓学于玩”——让学生在类似于“玩”的活动中充分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匠心。现在大家公认,语文课是除了政治课之外最令人厌烦的课。为了解决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问题,笔者主张,语文课要尽量然让学生学得愉快,要让他们感觉好像不是在上课,而是在玩,起码也是寓学于玩,亦学亦玩。这个题,其实还是让学生阅读这段课文,领会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但以“翻译羊语”、模仿“羊语”的形式出题,则趣味性较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
运用这个题,要注意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玩”是必要的,但语文课又毕竟不是“玩”,不能单纯追求趣味性,而要在“玩”的同时进行扎扎实实的学,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所以在“玩”的同时,一定要强化这些训练,在根据课文描述模仿镰刀头羊“咩”的同时,教师相机给以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甚至标点使用方面的艺术匠心(具体情况参见下面的课堂实录)。
3.课堂实录
师 下面咱们模仿“羊语”,并把“羊语”翻译成汉语。(大笑)——过去你们只作过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恐怕没有作过把“羊语”翻译成汉语。——镰刀头羊一共“咩”了几次?
生 三次。
师 第一次怎样“咩”的?请你学一学。……有点不好意思是吧?没关系,咱们是“玩”么!把上课当成玩,就不拘束了。
生 咩——
师 不行,这只是“咩”,不是“哀咩”,再“哀”点。
生 咩——
师 这回不错。是什么意思?再翻译一下。
生 唉,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师 “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词语用得好,不愧是“小才女”。
生 (非常动情地)唉!无能为力啊!(笑)
师 真好!第二次是什么时候“咩”的?
生 (读)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炫目的斑斓光带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
师 再学一学。
生 咩,咩。(笑)
师 还不行。请大家注意,这两声之间有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 表示声音延长。
师 就是么,“咩”的时候再加上破折号!(笑)
生 咩——咩。
师 还得注意:课文写的是“咩——咩”的发出“吼叫”,你这还不是“吼叫”——要“吼叫”。(笑)
生 咩——咩!(笑)
师 好,这回学得像。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再翻译一下。
生 母斑羚回来——危险!
生 那不是桥,回来!
师 好,但你没把破折号拉长的语气说出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