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本课件从作者憧憬孩子的天性出发,注重教育孩子要多保持天真浪漫。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复兴中学张丽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从日常小事中提炼重要主题的方法。
2、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手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3、通过学习,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和对成人被世俗改变真性情的悲哀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从日常小事中提炼重要主题的方法。
2、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手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理解作者“悲哀”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利用工具书和页下注释,读准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由罗大佑的《童年》导入。
二、 检查预习,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快速地出声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一个特点,读散文应该去体味作者感情。请从第一段中找出两个词来概括作者通过本文要表达的主要感情?
(2)、作者憧憬的人是谁?
(3)、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们的特点,你会用哪个词?
2、再读课文,按照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1)、文中写了哪些表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趣事?
(2)、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他的情感的?
四、合作学习,品味语言。
1、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喜欢;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
2、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3、诵读首尾两段,体味作者的情感,并比较表达上的变化,思考这样写的作用。
五、相关链接,拓展延伸。
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丰子恺为什么如此感叹失去童真的悲哀。
六、欣赏丰子恺漫画,直观感受作者憧憬的感情。
七、并布置作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