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00字。

  《荷塘月色》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领略抒情写景散文的外观形态美、内在意象美、文化意蕴美。  
  2、感受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所形成的情景交融的独特艺术魅力;以及通感、比喻、比拟、对比、叠词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艺术表达效果。  
  3、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孤独苦闷、不满现实、渴望自由、幻想超脱而又无法超脱的矛盾心境。  
  重点难点:思想感情景物描写表现手法品味语言  
  ⑴走近作者(摘抄到积累本)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因祖父、父亲长期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幼年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912年进中学学习,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翌年,升入本科哲学系,于1920年修完课程提前毕业。他著名的诗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你我》《荷塘月色》《匆匆》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还有《绿》《春》等。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感情真挚醇朴;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毛泽东评价他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北京物价飞涨,北大的教授们没法生活下去。国民党就向人们发美军的救济粮。可是,以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授们宁可饿死也不去领救济粮。当时朱自清先生已经因为饥饿全身浮肿,很虚弱了,可是躺在床上还对家人说“不要去”。于是,朱先生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⑵给下列划线的字词注音(利用工具书查准注音,并摘抄到积累本上)  
  蓊(   )郁踱()着袅娜()()   梵()婀(   )玲媛(   )女点缀(   )  
  鷁(   )首櫂(   )    藻(   )     敛()裾(   )   惦()记酣()眠颤(   )动  
  脉脉(   )流水独处(   )    妙处(   )      
  ⑶积累下列成语(注意其使用范围、对象、色彩):  
  无精打采:采:兴致。精:精神。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想入非非:非: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1、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贬义)。2、有时还指意念进入玄妙的境界(中性)。  
  整体感悟  
  1、精心阅读文章,筛选主要信息,概括段落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悟,完成下面题目。(方法:筛选主要信息,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语句,如起始句、结尾句、总结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转折句等;并且选取一些你自认为优美的语句,至少三四句,并把它摘抄背诵下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