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90字。
《囚绿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
2、针对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点,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真挚热烈的思想感情。
3、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4、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唤起学生对“绿”的意义的品评。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绿”深层含义,即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品味。
【教学方法】以引领式的自读、讨论为主,间以提问、质疑等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现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这样的评价,可能在巴金先生的一生中再也没有献给过第二个人了。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作家和翻译家――陆蠡。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去领悟其作品的深刻内涵,从而感知那“优美的性格与黄金的心”吧!
二、研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解题:本文题为“囚绿记”,其具体含义是什么?标题能告诉我们文章的哪些信息?
明确:标题:文体、文章的大概内容。“囚绿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属于记叙性的散文;“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让学生明白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由题入文是很有用的阅读方法。之后指出要想对题目理解得深刻,还是要回到文章中,结合作者、背景和文字信息综合分析而过渡到下一环节。
2、自读引领题
(1)文章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讲明时间、地点、历史背景)
(2)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因为他爱绿、欣赏绿)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3)常青藤被囚前后的描写是本文的写作重点,作者各自写出了什么特点?
3、教师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标注段落,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圈点、批注文中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阅读记叙性散文,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对事件前因后果的叙述过程,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在此基础之上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所谓关键句,即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哲理思考的句子或体现行文脉络的句子。
板书文章结构:赏绿——囚绿——释绿——念绿
(二)、研读“赏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学生速读课文。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教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2、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
(三)、研读“囚绿”部分。(第8-11小节)
1、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对绿友的爱之深?指名朗读文中有关语句。
2、教师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学生观察它的枝条向一个方向伸长即向着阳光方向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