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20字。
《那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老树的形象。
2.品味文中精妙的语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正确认识科学与环保的关系。
课前延伸
一、资料链接
1.走近作者: 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1927年生。14岁开始写诗,16岁写成《评红豆诗人的诗》。王鼎钧创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本、影评、小说批评等等。
2.了解背景: 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文明造成的环境灾害也日渐严重。作者深刻透彻的看到了人类文明的两重性,写了不少文章来表明他的观点: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那树》即是其中的一篇。
二、整体感知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佝偻( ) 倒坍( ) 紊乱( ) 踝骨( )
引颈受戮( ) 周道如坻( )
2.解释下列词语。
屹立不动:
引颈受戮:
豁然开阔:
徒劳无用:
周道如砥:
3.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在“那树”身上发生怎样的故事。
方法链接:
★概括的方法:
通过把握事件的关键语句,并联系文章的标题、主题来概括。
概括的表述:
形式:“谁在何种情况下如何做某事(或怎样),结果怎样”。
要求:简洁、到位、完整。
课中探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