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10字。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旧金山中文课程高中课例
  我们课本的这一个散文单元,有:
  郭沫若的《梦与现实》
  巴金的《废园外》
  林海音的《北平漫笔》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张爱玲的《更衣记》
  还有一篇阅读练习:周作人的《北平的春天》
  黑板上写着:
  现在做:
  准备回答老师提问:本单元我们学过的散文都有什么特点?
  今天:
  1.对新课题目的讨论
  2.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散文的内容的?
  功课:课本的基础知识练习,并完成课堂上的课文分析表。
  师: 这个单元,我们学了郭沫若的《梦与现实》,巴金的《废园外》以及林海音的《北平漫笔》,谁说说这几篇文章有什么特点?
  生1:都是散文。(全班笑)
  师: 没有错啊,笑什么?还有补充的吗?
  生2:它们都是形散而神不散。
  师: 怎么个形散,怎么个神不散法?
  生2:在形式方面,这几篇文章有的象记叙文,有的象议论文,但都不具备完整的要素。但是,它们的主题都非常明确的。所以说形是散的,但神不散。
  师:非常好。谁还能补充?
  生3:《梦与现实》在结构上很特别,用了分部加小标题的方法来写。《北平漫笔》也是分部加小标题的方法。巴金的散文就比较传统。
  师:很好,还有吗?
  生4:边叙边议。
  师: 对了。我们学过,散文这种文体的表达功能非常强,既可以用来记叙,也可以用来抒情,更加可以用来议论。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新的散文。《故都的秋》(写在黑板上)请分析题目。
  生5:题目说到秋,因此文章的着重点可能是写秋天的景色。
  生6:“故都”,为什么“故”?有什么特别吗?
  师: 那么你说说,这个“故”可以有什么含义?
  生6:既然是故都,大概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从前的,前朝的都城”,因为怀念已经亡国的朝代,说是故都。另外一个含义是“故乡”的“故”。
  师: 分析得非常好。在我们这篇文章里面,“故”应该是故乡的故,而“都”是因为作者写的北平从前是都城而已,并没有第一个意思在里面。因此,从题目的分析,我们大概可以猜到作者想写什么了,谁试一下?
  生3:“故都”可能是作者的家乡,就象《北平漫笔》作者怀乡的描写那样。也可能是作者曾经生活过,寄托深厚感情的地方。回忆这个地方的秋天。
  师: 大家放学回家好了,这课书我不用教了。(众大笑)
  生7: 也可能不是回忆,而是描写这个地方的秋天。
  师: 假如让大家写这篇散文,会怎么写?给大家三分钟准备一下,我等会提问。
  (三分钟到)
  师: 生8,你会怎么写?
  生8: 我会通过两三个小故事,写故都的秋是怎么样的。
  师: 生9。
  生9:我会写我在故都的秋天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
  师: 生10。
  生10:我会写……通过秋天的描写,表达秋天的意象。
  师: 深奥。秋天有什么意象?
  生10:落叶,悲哀。
  生3:也可以是收获,丰收的喜悦!我会用抒情的方式,抒发对丰收的喜悦感情。
  师: 还有吗?
  生11:我会用边叙边议的办法写故都的秋对我的意义是什么。就象《三藩市的四季》里面对于秋的描写一样。
  生3:呵呵,对呀,用很多移情,就好象《荷塘月色》,也用很多拟人等修辞方法,就象《废园外》那样。
  师: 大家说了很多会怎么写这篇散文的意见。咱们现在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打开书12页,全班表情朗读一遍。
  (全班大声朗读,老师把准备好的空白大纸贴到课室的不同的地方)
  师: 大家读得非常好。有一个字的发音不对。“潭柘寺”的“柘”。大家读三遍。谁有电子词典查查“柘”字的意思?
  生12:柘树是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灰褐色,有长刺,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小,排列成头状花序,果实球形。叶子可以喂蚕,木材中心为黄色,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
  师: 谢谢。大家现在看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