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20字。
议论文如何用好“例证”和“引证”
要想写好议论文就必须用好例证和引证。当然,如果能在一篇文章中综合运用好“例证”和“引证”,就更锦上添花了。如何用好“例证”和“引证”呢?
一.例证:要做到“叙例”简明扼要,“议例”画龙点睛
例证法是考场议论文写作时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即运用典型的事例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论据包含“叙例”和“议例”。“叙例”就是对所选事例根据论点的需要进行叙述,做到简明概括;“议例”就是通过所选事例对论点进行论证,使事例与说理水乳交融。
下面是一篇高考作文中的“叙例”:
英国有一个普通的家庭,家中有个孩子,孩子上学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但孩子好像对学习毫无兴趣。虽然为了父母孩子努力过,但成绩依然毫无起色。渐渐地,这个家很少再有欢声笑语,取而代之的是叹息和失望,终于,孩子因受不了家中压抑的气氛而离家出走,在外谋生时,他发现自己对雕刻似乎很有天赋(还应该补充他奋斗的过程)。一天,他听说政府要为一位伟人雕刻一座雕像,很多雕刻匠都希望得到这个工作。在众多竞争者中,孩子技压群芳,赢得了这项工作。雕像落成那天,人们纷纷去瞻仰,大家被伟人的丰功伟业折服,同时也都注意到雕像上的另一个名字:小马文。(《材与非材》)
修改后如下:
英国有一个男孩,对学习毫无兴趣,因不堪学校的枯燥生活和父母望子成龙的压力愤而出走。在独自谋生的几年中,他终于在雕刻上找到自我,最终成了一位有名的雕刻家。
在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中,如果一个事例就占了近二分之一,那么,不仅没有足够的篇幅展开分析、论证,而且会使文章显得头重脚轻、文体不明。经过修改以后,原“叙例”减少了近四分之三,其作为论据的功能非但没有受到损害,反而大大增加了议论分析的空间。
考场议论文运用例证,特别要遵循例证的一般思路:先提出论点,然后概括、定向地叙述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分析,画龙点睛。请看下面这个文段是如何运用例证的:
拥有常人难及的淡泊宁静的胸襟,才能在自己从事的学术领域内取得常人难以企及的成绩。(观点置于段首)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中,宠辱不惊,视名利如粪土。而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起敬。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他谢绝;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尽办法,但他坚决不同意上镜。至于这个会那个会的邀请,他也从不给面子,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倾注在心爱的事业上。(“叙例”紧扣论点,概括简洁)可见,淡泊宁静是人们拒绝诱惑,取得成绩,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议例”画龙点睛,一语中的)
文章在丰厚的“叙例”后面,用一句精粹的话,点明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给文章之龙点上炯炯之睛,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可见,淡泊宁静是人们拒绝诱惑,取得成绩,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这句就是言简意赅的画龙点睛之句,使事例和段首的观点完美统一。
下面主要谈谈“例证法”中“议例”如何“点睛”的问题:
1.“议例”假设“点睛”。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出来,如:
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而拿起了笔,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师。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刚叙述完事例,就得出了画横线部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