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考点阐释(能级E)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 鉴赏指导
考点知识及鉴赏示例
① 鉴赏作品的形象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客观存在的景色,事物及活生生的人,一旦被
拢挫于笔端,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是读者把握文学作品情思的主要途径。诗歌按艺术形象可分为:借景抒情类、托物言志类、叙事写人类。
鉴赏作品的形象首先要弄清诗歌的主要意象,即景、物、人(包括抒情主人公)。景色的鉴
赏要抓住情景的氛围和感情基调,并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心境来准确把握。景物的氛围一般有凄凉、清冷、幽深、空阔、辽远、静谧、热闹等,有冷暖两种基调,可反映出作者或喜或悲,或恬适或忧寂的思想感情。鉴赏时要全面领会,准确感知。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同学们一般以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伤的心情,其实不然。一二句中的“瑟瑟”指碧玉而不是“萧瑟”之意,这两句写出了傍晚江面红绿交映,波光粼粼的绚丽景象,并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三四句中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对露珠和月的比喻给人强烈的美感。面对如此美丽的秋江晚景,诗人不由得诗兴大发,吟出了对眼前奇景的喜爱之情。
物象的鉴赏要注意其人格化形象所象征的人的品格、志趣、抱负等。如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歌以人格化的手法写石灰的采石,烧石,泡用过程,托物言志,表达出诗人宁受千种磨难万般艰险甚至生命,也要保持节操,留取人生之清白。
叙事写人诗主要与怀远思乡、友人情谊、吊古伤今等有关。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
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歌写诗人坐车行于秋天的山中见到的艳丽景色,迷人的枫叶比二月花还鲜红,没有一点萧条冷落之气,流露出作者对深秋山景的喜爱之情,给人以乐观的感受。
②意境 意境是指作者所绘之景与所表之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诗人的思想感情 与作品的形象完美统一的结果。鉴赏意境要借助物象,领会诗歌中艺术形象的具体特点,以此为拐杖,慢慢去体会。
根据诗歌的题材和内容,可分成怀古诗、咏物诗、写景诗、叙事诗、哲理诗等。不同类诗歌的意境的鉴赏略有不同。对于怀古类,一般要弄清所叙述的是哪一段历史,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提到哪些历史人物,再想一想诗人流露了怎样的褒贬态度,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诗歌有无讽今之意。比如《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壮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通过今昔对比,写出昔盛今衰,鲜明地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又如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凄凄,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通过写宜阳城人烟稀少,野草茂盛,花开花落,春色空好,无人欣赏,也表达了感世伤怀和叹惋之情。
对于咏物类诗歌的鉴赏要弄清所写何物,此物在作者笔下是何特点,有何喻人之意。比如李
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诗中“金络脑”是一种贵重的马鞍,比喻受到重用。作者借马寄情,什么时候才能披挂上阵,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驰骋,建立赫赫功勋?一股热望建功立业却不被赏识的无奈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