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20字。
《边塞战争诗四首》同步练习
一、课内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羌笛”这一意象在诗意表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无那金闺万里愁”是诗中画龙点睛之句,它在抒情和写法上有什么妙处?请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2)诗人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侧面衬托了征人思念亲人、怀念乡土的感情,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句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了。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
李 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信念?
参考答案:这首诗中作者援引了名将马援花甲出征、班超年老守边、薛仁贵威震突厥三个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为国建功的强烈愿望和必胜信念。
综合拓展提升
二、课外诗歌鉴赏
3.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
听张立本女吟
高 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吟歌一首。
解析:据诗题可知,此诗为诗人听了张立本之女吟诗后作,要理解诗的意境,关键在于把握张立本之女“独步”“自敲”“清歌”的形象和“凉”“月如霜”这些透露气氛特征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归纳并作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少女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危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