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12张,约2600字。

  “修辞无处不在”梳理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整合:学会对文章进行系统化梳理的方法;积累教材上介绍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辨识、归类;树立“大修辞”观念。
  2.发现•创新:发现生活中成功的修辞现象;体会选择、锤炼词句的妙处;体会到修辞在生活中的运用无处不在,并能尝试着在语言实践中有所创新。
  3.应用•拓展:体会中国语言的奇妙,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应用所学修辞手法,并努力使之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
  阅读必修二教材第70—72页,明确修辞的三个层面及其常见表达手段,在此基础上收集、梳理教材及生活中运用修辞的优美语句,然后尝试将所学修辞运用于实践。
  【知识链接】
  1.什么是修辞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张志公
  修辞原是传情达意的手段,主要是为着情和意。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传情达意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修辞格是修辞方式中的一种。修辞的概念内涵大于修辞格。
  修辞可分三个层面: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
  2. 修辞无处不在
  (1)课本中的修辞现象举例
  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
  品析:叠音词“轻轻的”三次反复使用,感觉到作者那种小心翼翼的生怕惊扰了康桥的心理;押韵:来和彩,读来流畅上口;节奏整齐中有变化。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朱自清《荷塘月色》)
  品析:“泻”的意思是照,但用照则平淡泛味,泻的原义是液体快速地流,所以,用泻便将静景写得生动活泼,形象地描摹出了月光洒向大地的情状。
  ③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郁达夫《故都的秋》)
  品析:整句。既有语音上面的美感,也有情感上面的强化,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对比更加深刻。
  (2)生活中的修辞现象举例
  李雪健在电影《焦裕禄》获奖后发表获奖感言时说:“苦和累都让一个大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键得了。”
  这是一个在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和句子修辞三方面都很成功的例子。读起来音节和谐,词语使用简洁而又有蕴藉;句式也很整齐;而且“大好人”和“傻小子”的对比,表现出李雪健的谦虚与内敛,在人格上很有表现力。
  3.修辞中的“炼字”
  (1)炼字的意义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2)相关诗句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 甫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 岛
  (3)诗歌中炼字题如何设问
  ①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