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课件制作形式简洁,高考真题探究,讲练结合,配套学案、教案约17340字。
现代文阅读(散文)
第五节 概括段(层)意、主题
真题体验:
1.(2009•江苏)(原文见第1节“真题体验)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 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2.(2007•江苏)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 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多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
真题探究:
作品主题在阅读中十分重要。《考试说明》对此的要求是: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然而,实际的命题很少直接考查对作品主题的概括,多是考查对作品局部段(层)意的归纳和概括。即便如此,因为概括归纳能力在论述类、实用类文本中是个重要的考查内容,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它也不是一个必考的内容。
从江苏已有的命题实践来看,概括段(层)意的考查多以文中一个重要问题(或作者的一个重要观点)拎起对较大区域,乃至全文的信息筛选、提取和概括的形式出现,即“原因概括题”。如2009年江苏卷《上善若水》第二题(见本节“真题体验”第1题)就是这种题型。
整合与点拨
知识整合
①作品主题在阅读中十分重要,它犹如人的神经中枢,所有的阅读题都像是它的神经末梢。阅读鉴赏,必须有主题意识,必须从标题、首尾、文眼句及议论抒情语句中迅速把握主题。
②对作品主题的概括,既可以是对作品部分中心层意、段意的概括,也可以是对整篇作品中心意思的概括。在阅读训练中,应以前者为主,尤其是做好“原因概括题”的题型训练。
阅读点拨
散文阅读是从阅读开始的,不是从做题开始的。而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通读全文,把握主旨(题)。把握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概括、把握主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1.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是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
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主旨。
4.联系背景法
有不少文章,只有了解它产生的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除了对作者和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还要特别注意在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性文字。
概括作品主题有一套语言模式可供参考:本文通过对……的叙述(描写),表现了……思想感情(赞美了……/批判了……)。
5.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