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150个字。

  中考古诗词阅读与赏析
  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姜志刚
  【课标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能够做到“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该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与感悟,包括把握诵读的节奏,借助写作背景的提示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和形象,体会诗歌写景抒情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具体的语境中赏析诗歌的语言美以及想象创造的能力。
  【主要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选择题的考查一般是对上述考点的综合考查,要求选出赏析正确或不正确(有误)的一项,选项的内容可以涵盖上述考点涉及的任何一个方面,如名句的理解赏析、诗人的情感把握、诗中的表现手法、用词的精妙之处等等;一般要选的选项是半对半错,读题和读选项都要仔细,要把选项都读完。可以使用排除法,比较选项。
  主观题包括填空题和问答题,主要是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选择题是综合考察。
  2010年无锡市
  (一)(3分)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岑参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7.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二句表达了诗人旧地重返的欣喜之情。
  B.第三句“可怜”一词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
  C.第四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依恋不舍的情怀。
  D.全诗通过虚写柳树,创造了生动美好的艺术形象。
  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鉴赏能力。从选项来看,主要考查了诗歌的思想感情、表达技巧。因此,解答本题时,首先要了解诗的思想内容。这首诗是诗人故地重游之作,来到故地时,因感到高兴,看到那婀娜的细柳,顿生怜爱,同时,“柳”“留”谐音,更有依依不舍之情。所以D选项中的“柳树”是实写。
  【考点概述】
  古诗阅读与赏析的考点主要有:
  ①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
  ②正确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③理解概括诗歌描绘的内容;
  ④理解诗歌表现景物的特点,体会诗歌写景的妙处;
  ⑤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理趣;
  ⑥对诗歌的炼字用词进行一定的评价赏析,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⑦对诗歌中的饱含情感或富有哲理或写景精妙的名句能作一定的评析,并有自己的体悟;
  ⑧弄清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
  ⑨运用想象和联想读诗,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理解诗歌的意旨。
  前五点主要是阅读,后四点是针对诗歌赏析。
  【考点分析】
  一、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
  针对中考,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几点:
  1.律诗的四联名称: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
  词曲的词牌名和题目,如:《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沁园春•雪》(“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如果没有题目,那么词曲的第一句就是题目,词牌名和曲牌名是固定的。
  2.中考常见的几类诗歌: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3.初中阶段接触的几位主要诗人的文学常识、诗作风格。(详见附录三)
  二、正确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诗歌的朗读节奏主要是指每一句诗歌在朗读中应注意的停顿处,一般考查绝句或律诗,分为五言或七言。以五言为例,节奏有三二、二一二、二三、二二一等,要注意词语间的搭配和词语的意思。
  ★中考链接
  2010年河北省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