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020字。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生命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坚定、乐观等积极的人生态度。
  2.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并能运用到作文中去。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多种表达方式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你名字的故事——学生交流自己名字的含义,看看名字里包含长辈对自己怎样的期望。思考:长辈们的期望与你内心的追求是否一致?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你会怎样做?
  ……(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王海桐,1983年9月26日生,2001年在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中毕业,是当年四川省理科高考状元,以713分考取了北京大学金融系。高中时期最爱看的书是《金锁记》、《灌篮高手》、蔡志忠漫画等。她最欣赏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教育时常说的话: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寄语高中生:好好学、好好考。
  二、整体感知,揣摩重点
  【聆听歌曲《童年》】
  人生来就有七情六欲,无论经历怎样普通平淡的人,都会有成长的过程,而成长的过程中有多种情感体验:快乐与烦恼、感伤与迷惘、留恋与失落……请听罗大佑的《童年》,看看作者抒发了告别童年的哪些情感?
  设问:你有过类似的情感体验吗?你怎样看待这些过去了的或还未过去的情感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觉得幼稚可笑吗?
  参考分析:
  ①学会尊重和珍藏我们成长中的真挚情感。
  ②学会从以往的经历中反思和吸取积极的力量,积累人生经验并帮我们走向成熟。
  【引入课文】
  “梦”是年轻人的理想、年轻人的追求。上北大,读金融是王海桐的心愿。虽然她一直都成绩优异,但在 2001 年参加高考的时候,她都一直不大自信,北大是隐藏在她内心深处的一个美丽而羞涩的梦。高考过后,她怕自己和家人失望,一直都不敢看报纸刊登的试题,也不敢去核对分数,所以在她“寝食难安只渴求一张北大金融系录取通知书”,突然听到自己是四川理科状元的时候,竟是“不敢相信的木然”,本文真实地记载了一个高中生面对成功,面对实现自己理想时的内心感受。
  1. 开头:们在课前预习时都能发现,这篇文章是围绕“我是谁”来写的。那么,文章的开头,“我是谁”呢?让学生思考,教师作如下引导。
  文章开头,作者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她是从什么事件说起的?
  引导学生回答:是从高考成绩出来,自己成为理科状元开始说起。
  那么,在众人眼中,“我”是什么样的人?以课文中的话回答。
  我是今年四川省理科状元。一个“状元”。考试考得很好的人。 “很会考试,考得很棒”的人。
  那么,作者同意这种看法吗?不同意。她通过什么话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如果我引人注目,那个713分决不会是唯一的理由”。
  “我不允许任何人将我十几年的经历用那浑浑噩噩的三天概括。”
  “我不是一张平铺的考卷,我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
  以上这些话透露了什么样的情感信息?为什么作者会如此认为?
  作者不希望读者只将她看作一个学习的机器而从中挖掘所谓成功的“秘诀”,而希望读者能从她的故事中得到多种宝贵的启示。
  作者是觉得自己是谁呢?
  “绝不是一个考试的机器,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