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500个字。

  上海2005年~2010年中考语文分析
  一、 概述:上海中招常识
  1、 上海考试体系
  试卷分值:05年是120分,05年至09年是150分
  考试所需时间:100分
  考试时间:
  2、如何填报志愿
  3、上海招生情况分析
  二、 试卷分析
  1、历年试卷结构分析(近5年题型及分值变化)
  大题型 小题型 05年分值(120分) 06年分值(150分) 07年分值(150分) 08年分值(150分) 09年分值(150分)
  阅
  读 文言文 诗词默写 10 15 15 15 18
  古诗词解释 4 4 4 4 
  古诗分析     4
  课内文言分析 6 7 7 7 8
  课外文言分析 10 12 12 12 12
  现代文阅读 散文   26  
  议论文 15 19   
  说明文   23  
  科技文    22 24
  记叙文 25 30  26 24
  写作 命题作文 50  63 64 60
  半命题作文  63   
  2、 各题考查的知识点(按题型分)
  ★题型分析
  一、2005年
  1、200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的文言文默写采用的是“八取五”的答题方式,有H版、S版、新教材供不同的考生选择。文言实词的解释一为初二《曹刿论战》“肉食者鄙”中的“鄙”,二为初一《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中的“全”,分别是“目光短浅(浅陋无知、鄙陋、没有见识)”和“整块(完整)”只要理解课文这题难度不大。课内文言短文的考查采用大分叉的形式,三篇短文均是记叙为主,难易度相仿,题型相似,都是要求写出文章作者以及朝代,文中句子翻译,文章概括,就拿《卖油翁》中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翻译题来说,“无”和“惟”都是通假字同时也考察到了虚词“亦”。这就要求考证在注重诗词的同时也要注重虚词。着三篇文章均考文学常识、句子解释和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试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文言文课外语段选取了《郑人逃暑》一文。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生平时只要认真学好课内文言文,答题一般不会出错,这是课内所学的文言知识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的再现。如“徒以从阴”、“其阴逾去”中的“徒”和“去”的解释,我们在课文《捕蛇者说》中的“非死则徒尔”、《小石潭记》中“乃记之而去”这两句中学到过,分别解释为“迁移”、“离开”。至于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考查阅读能力与概括能力、从“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这一句子中,便可明白: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不同的事物。
  2、现代文阅读11题是考查阅读能力,要求考生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回答第3、第4段所论述的内容。倘若平时有一定的阅读水平,掌握阅读方法,善于从段落的首、尾提炼出该段的中心句,则不难答出“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和“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两段所论述的内容。现代文阅读第18题是考查学生的评析能力,要求考生将《我的老师》一文的第10段与命题者提供的一段文字作比较,指出哪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好,并说出理由。这道题的考查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既考查评判能力,又考查分析、表述能力。同时我们看到,第13题、18题均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学表达能力,13题是对文中“一扇门”自选一个词语,并简述打开“这扇门”的意义,行文中必须在所给的5个词语选用3个。这样能紧跟文本,又能调动积累,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