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30字。
背 影
款款独步
第一部分:基础常识
一、字词
1.读一读,写一写
2.书下注
3.补充:祸不单行、天无绝人之路、浦(pǔ)口、踌(chóu)躇(chú)、妥帖、东奔西走
二、相关资料
1.《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篇末说到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2.“那年冬天”:
查《朱自清传》(陈孝全著),“那年冬天”是1917年冬天。朱自清是1916年暑假考上北京大学预科的,1917年暑假,提前一年,考入哲学系。这一年冬天,71岁的祖母在扬州病逝。
3.关于父亲
朱自清的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在高邮邵伯镇做过小官,在江西九江做过盐务官。“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这差使是徐州烟酒公卖局长。
三、课文讲析
1.结构分析
(1)第一部分(1):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
(2)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A.1层(2—3):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B.2层(4—5):写父亲送行前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C.3层(6):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真挚的感情。(注意外貌描写与动作细节描写——集中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
(3)第三部分(7):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直接抒发深切怀念之情。
2.主题
本文通过对回家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的描述,特别是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亲情。
第二部分:理解探究
一、重点语句分析理解
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这句话出现在车站送别一段。文中从两方面着笔写父子车站送别。父亲对儿子是无微不至的,他为儿子做了一切。儿子对父亲的这一举动在开始时并不理解,还在内心暗笑他的“迁”。“背影”的出现,使儿子清楚地看到了一颗慈父的爱子之心,终于完全理解了父亲。在这句话中一定要理解“聪明”一词的意思,这是反语。这句话表达了儿子的自责和内疚,悔恨自己的幼稚无知,真正懂得了父爱。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