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安徽省蚌埠市201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61 KB
评级:
时间:
2011/3/21 23:12:24
下载:
本月:1 总计:53
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3题,约8760字。
蚌埠市201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 文
WORD转换及整理:淮南六中 程道流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客观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所有主观题请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
冯骥才
在盘点20世纪中国文学时,我们都发现了这个奇迹:鲁迅写的小说作品最少,但影响最巨。倘若从文化角度去看,这奇迹的根由便一目了然,就是他那独特的文化的视角,即国民性批判。
作家的眼睛死盯在人的身上。所以,他从这文化视角看下去,不只看到社会文化形态,更是一直看到人的深在的文化心理。那么接下去便是他独有的一种创造:将这文化心理,铸造成一种文化性格,一种非常的人物来。这种人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个性人物,也不是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典型人物。他这种人物的个性,全是中国国民共有的劣根性。他是把一个个国民的共性特征,作为个性细节来写的。这就使他笔下的人物具有巨大的覆盖性。比如阿Q,在现实中绝对没有这种人物存在,但在他身上却能找到我们每个人的某一部分的影子。
进一步说,这种共性,不是通常那种人所共有的人性,而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是一种文化的特性。这个“文化人”是指特有的文化铸成的特有的文化性格。这种性格放在小说人物身上是一种个性,放在小说之外是一种集体性格。当一种文化进入某地域的集体的性格心理中,就具有顽固和不可逆的性质。当然,任何民族的文化性格都是两面的,一面是优根性,一面是劣根性。但作家的思维天生是逆向的;文学的本质是批判。当它面对文化性格时,肯定要先批判国民劣根性的一面。
鲁迅是第一位创造性地使用这个文化视角,来观察、感受、认识、分析和批判生活,然后升华出这种独特的“文化人”来的作家。他的小说的人物不完全是这种“文化人”。比如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虽然具有世纪初中国人的某些集体性格特征,但还不是纯粹的“文化人”。阿Q则是鲁迅自觉创造的最典型的“文化人”的形象。这种人物所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学者们多有论述,我只想说,从这里,我们一下子找到了中国社会痼疾最本质的缘故。
鲁迅的这种“文化人”,不是真实的而是逼真的,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深层的表现。它不仅是悟性的发现,更是理性的创造。它是专门写出来供“批判”用的,而这批判为了唤起国民的自省。他始终是瞪着眼看世界,和瞪着眼写他的小说。
鲁迅是充满责任的作家。他压给自己的使命是剪断古老的精神锁链,唤醒世人迟钝的心,催动国民的自审与自奋。他主要想影响比较高层的知识分子,通过他们去影响一般知识分子,最后影响到大众。他的文学最初是作用于“小众”范围之中的。他的思想之所以能够通过层层影响,直抵时代大众,就足以表现这种思想强烈的现实意义及其力度了。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文化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化人”是一种特有的文化性格,它是特有的文化铸成的。这种性格放在小说人物身上和小说之外有不同的体现。
B.鲁迅在祥林搜、孔乙己、闰土等文学形象上,更多地表现了民族性中的“优根性”,因此他们还不是纯粹的“文化人”。
C.“文化人”体现为文化性格的两面性,这是任何民族都县备的特征:一面是优根性,一面是劣根性。
D.“文化人”不向于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典型人物,它是指文学中具有“特有的文化铸成的特有的文化性格”的原创性人物,如阿O等。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依据证明“鲁迅写的小说作品最少,但影响最巨”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3分)
A.鲁迅朋“国民性批判”这一视角,观察、感受、认识、分折和批判生活,升华出“文化人”来。
B.鲁迅把一个国民的共性特征作为个性细节来写,使笔下的人物具有巨大的覆盖性。
C.鲁迅的“文化人”,专门是供“批判”用的,而这种批判是为了唤起国民的自省。
D.鲁迅创作的如祥林嫂、孔乙已、闰土等形象,具有世纪初中国人的某些集体性格特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学所创作的作品数量与他作品的社会影响力没有必然的等同关系。
B.鲁迅创造性地使用“国民性批判”这一视角,塑造了一系列纯粹的“文化人”形象,这些形象的个性,全是中国国民共有的劣报性。
C.在塑造阿Q时,鲁迅先生“始终瞪着眼看世界,瞪着眼写他的小说”,因此小说再现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环境。
D.“他的文学最初是作用于‘小众’范围之中的”,是说鲁迅的作品并不是一步到位地直接写给大众看的。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交,完成4~7题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曾 巩
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间,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其后曰夷水,《水经》所谓汉水又南过宜城县东,夷水注之是也。又其后曰蛮水,郦道元所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秦昭王三十八年,使白起将,攻楚,去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秦既得鄢,以为县。汉惠帝三年,改曰宜城。宋孝武帝永初元年,筑宜城之大堤为城,今县治是也。而更谓鄢曰故城。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今长渠是也。
长渠至宋至和二年,久隳不治,而田数苦旱,川饮者无所取。令孙永曼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而去其浅陋,遂完故堨,使水还渠中。自二月丙午始作,至三月癸未而毕,田之受渠水者,皆复其旧。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为宜也。
盖鄢水之出西山,初弃于无用,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溉田三千余顷,至今千有余年,而曼叔又举众力而复之,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其余粟散于四方。盖水出于西山诸谷者其源广,而流于东南者其势下,至今千有余年,而山川高下之形势无改,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既废。使水之源流,与地之高下,一有易于古,则曼叔虽力,亦莫能复 也。
初,曼叔之复此渠。白其事于知襄州事张瓌唐公。公听之不疑,沮止者不用,故曼叔能以有成。则渠之复,自夫二人者也。方二人者之有为,盖将任其职,非有求于世也。及其后言渠堨者蜂出,然其心盖或有求,故多诡而少实,独长渠之利较然,而二人者之志愈明也。
熙宁六年,余为襄州,过京师,曼叔时为开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安徽省淮南五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人..
安徽省安庆二中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
安徽省宿州市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卷 人教..
安徽省蚌埠市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人..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人教课..
安徽省泗阳双语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安徽省两地三校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人..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
201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