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正视新教材 转变旧观念
浙江省乐清市白象中学 刘方池
[内容提要]纵观时下的语文教学,故有的教学方法仍然在沿袭。教材是“新”了,
但人的观念并未随之变化。因此目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转变旧观
念,充分开放自己,除此之外还要开放教材,开放学生,开放课堂,
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能力。
[关键词]开放教师  开放教材  开放学生

  在《审视中学语文教育》这本书里,有这么几段发人深思的话。
这是一本伤心的书,因为再不伤心,我们的孩子将不会说话。
这是一本拯救的书,因为再不拯救,我们的民族将由聋而哑。
这些声音难免有一点夸张和激愤。但面对各地报刊对中学语文教学展开的大声讨,也充分揭露其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弊端,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的强烈不满。静心思之,现今的中学语文教学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为此国家教育部就及时地推行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以下简称为语文新教材)。教材是新了,但是否意味着一切就水到渠成了呢?
固然这套新材料,是编者费尽心血,反复修改实验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尺度。但是教材是“死”的,要想真正发挥出它的潜在能量,还得靠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它真正“活”起来。

要想教好新教材,教师首先要“洗脑”,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因为“教学方法是雕虫小技,教学观念好比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钱梦龙语)
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主要是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要解放思想,正确认识教材、学生和自己。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观念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呢?首先要认识到教材只是语文教学的例子,是语文训练的凭借,教师是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其次是要认识到教师是学生思维的激发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第三是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是不断发展的人,这一点是核心。为此,教师要做到胸中有教材,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
但我们来看一下有些老师是怎样运用这些例子的。以鲁迅的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例,其基本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①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②解题(理解“为了忘却”的含义);
③分析各部分内容(包括重点语句、语段);
④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
如果仅以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为积累目标的话,那实际是挂一漏万;再说,识记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以及重点语段语意的标准理解,则完全没有意义。阅读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标准答案并识记它,而恰恰是为了培养学生探求正确结论,准确获取文章信息的能力。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长期以来,语文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课文是否讲深讲透成为评课的一把尺子。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只要将教材内容讲深讲透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将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对每一篇文章都繁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结果,造成学生根本不用动脑筋就能听明白,这样不但降低了教学的思维价值,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的惰性,而且占用了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使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