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260字。
怀古咏史诗鉴赏
江苏省盐城中学 季明春
第一步:总结规律:
首先,明确什么是怀古咏史诗。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赏析: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面,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地方上呢,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刘禹锡於唐敬宗宝历二年罢归洛阳,路过金陵,见昔日豪华胜地,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於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首句写山。「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这句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意思是说:潮水拍打着城郭,虽有巨响,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裏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然而实际上句句抒情。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作者并没有直接给我们提供几幅图景,来凸现金陵城这个六朝古都的历史的兴盛和现实的凄凉;只用“故国”和“空城”两个词,来对今日的凄凉作些暗示。着力写“不变的景”:山、潮、月。它们是历史的旁观者,其中的月,更是“宇宙的冷眼”。作为“由盛到衰”的见证者,不变的它们,见证了世界的残酷的变。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
4、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赏析:此诗是刘禹锡最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首句“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