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100字。
分类鉴赏“送别诗”与“怀古咏史诗”
一、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诗词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解题时要注意谁送谁,谁要走谁不走。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同时还要掌握其他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深婉含蓄,有的直露,有的蕴籍、用语浅近不事雕琢,却 "境近意远,词浅情深"。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的往往有别,大致以下几种:
(1)依依不舍的留念、离愁别恨,如直接书写离情别意的诗歌:李白《赠汪伦》《金陵酒肆留别》、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和赞颂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重在对友人的劝勉)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如: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阔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又如:
王昌龄《别刘胥》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抒发自己“天生贤才”,却终未被用的激愤。
【鉴赏示例】: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词语解释: 楚江:指长江。建业:指今江苏省南京市。重:景象深刻。冥冥:高远,深远。海门:长江入海处。滋:润泽。 
诗文赏析: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是在暮雨时分别送李曹,用景物特征为送别定下调子,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首联既点明送别地点又营造送别气氛。一个“里”字,即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颔联、颈联,一“来”一“去”、一“重”一“迟”、一“深”一“远”,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既显广阔又显邃邈,构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别情既形象化了,又反衬情义的深重。但此四句诗在表情达意上却含蓄深沉,如对来帆的关注,实质是对去帆的遥念;羽湿行迟的去鸟,实际就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一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