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抉微拓开学生作文的思维层面
广西桂林阳朔五中:玉树临风
长期在第一线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老师们,对如何拓开学生作文的思维层面,大多作过研究。若不能就学 生作文中的思维迷津点破,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很难有提高。我就平常作文训练中的点滴做法钩要成文,以就 教方家。
一、扣住文题中关键字的意义翻奇出新
题者,额也;文题,即文章之额。观人,先从额上着眼;作文,宜在题中用意。大凡写作高明之人,常于 此上费心良多。鲁迅先生的杂文《文学和出汗》,从字面上看,“文学与出汗”实属风马牛不相及之事,但仔 细琢磨一下,“出汗”最多的是劳动者,“文学应表现劳动者的生活”这一命题则被幽微道出,令人拍案叫绝 。所以说:美人当美目,妙文有妙题。
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多引导学生在文题上多事稼穑之功呢?请看下面三道作文题:
《说习》《也谈泛滥成灾》《发愤读书之我见》
首先,我组织学生讨论文题的含义,综合学生之见则为:《说习》的主旨谈学习的重要性,《也谈泛滥成 灾》的重点谈×××的危害,《发愤读书之我见》一文应主要谈“如何努力,才能使学习有成效”。然后,我 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作文思维上的两点不足:一是“熟”,新意不多;二是“直”,作文思维上没有层次感。 接着,我引导学生查辞书,查检、了解“习”“滥”“愤”的字义演变。最后,学生明白了:“习,数飞也。 ”小鹰经过反复的练飞后,才学会飞翔;滥,河之源也,河源涨水,下游成灾;愤,怨也,发愤读书,就是把 心中的怨悱泄发出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来学习。这样,学生的作文思维一下子就被放开了,被激活了。
所以,扣准文题中关键字的意义来翻奇出新,既可培养学生读书思考的好习惯,又不失为拓开作文思维的 一种好方法。
二、扣住文题所蕴含的逻辑关系翻奇出新
人们常常说,观察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审题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应该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深 层次地把握其内在的逻辑关系。通过对其内蕴的逻辑关系的注释、阐发,增加文章的说理力度和思维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