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540字。
《魏公子列传》精讲
江苏 秦葆
【名师杏坛】
屈尊求贤 不耻下交
魏公子即信陵君,是“战国四君子”之一。他名冠诸侯,声震天下,其才德远远超过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魏公子列传》是司马迁倾注高度热情为信陵君所立的一篇专传。
节选的传中详细地叙述了信陵君从保存魏国的目的出发,屈尊求贤、不耻下交的一系列活动(如驾车虚左亲自迎接门役侯嬴于大庭广众之中,多次卑身拜访屠夫朱亥等),着重叙写了他在这些“岩穴隐者”的鼎力相助下,不顾个人安危,不谋一己之利,挺身而出完成“窃符救赵”的历史大业。从而歌颂了信陵君心系魏国,礼贤下士,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思想品质。诚如《太史公自序》所言“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值得注意的是,传中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下层的几个人物,特别是侯嬴,他身处市井心怀魏国,才智远非那些王侯公卿所能比。如果说,信陵君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窃符救赵”的壮举而为人们所称颂的话,那么门役侯嬴则是这幕壮举的总导演,他更令人敬佩、敬仰。
【课文链接】
选材典型 善用对比
司马迁写传记,善于选取历史人物一生中最能代表其历史功过与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加以描写和渲染,使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写信陵君,重在于突出他的仁而下士、谦而礼交的谦逊的作风。因此,司马迁选择了“窃符救赵”这个历史事件作为展开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材料。例如精雕细刻地写“自迎夷门侯生”,表现他的仁而下士、不耻下交;写“欲以客往赴秦军,与招展具死”,表现他的急人之困、舍生忘死;写“引车还问侯生”,表现他的严于责己、虚心纳谏;写“得虎符,夺晋鄙军”,表现他的大勇与大义。这样,人物性格就随着事件的发展越来越鲜明,收到形象具体、真实可信的艺术效果。
作品还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人物性格。第一个作为对照的是魏王。当秦围赵又恫吓魏王的时候,魏王就被吓到了,“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持观望态度,只图苟安于旦夕了;信陵君呢,他是深谋远虑,“数请魏王”,“说王万端”,态度完全不同。在与魏王的怯懦、自私和目光短浅的对比之下,更加突出了信陵君的大智大勇和爱国主义情怀。第二个做为对照的的是侯嬴。当信陵君“欲以客往赴秦军,与之俱死”的时候,侯嬴既不相从,也无言相送,只是冷冷地说了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实则是不赞成,却不明言。后来信陵君返车问,侯嬴才说明赴秦军“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这时方悟侯嬴必有妙计;侯嬴也一定要等到他来问计,方才献计。还有,侯嬴虽在夷门抱关,却熟知魏国统治集团内情,甚至知道虎符放在什么地方,什么人能够窃符而且愿意窃符;又恐怕晋鄙不听,便叫力士朱亥随从,以防有变。且在开始接受信陵君优厚待遇的时候已荐朱亥,好像早就知道有今日似的。写侯嬴老谋深算、愿效死命的地方,正是写信陵君尊贤重士、士乐为之用的地方。特别是自迎夷门侯嬴一段,几乎凡是写侯嬴的地方,都是极力写信陵君的地方。侯嬴越傲慢不逊,信陵君越谦恭尽礼。信陵君的为人在这一主一客的对照中显得尤为出色。
【方法技巧】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特点及其对策
纵观近年来文言文阅读考查的状况,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卷,也无论是大纲卷还是课标卷,都在选材、考点、题型等方面基本趋于一致,呈现出三大特点。
1.选文以人物传记和记述文为主。文言文的选材,多年来一直是二十四史等正史中的人物传记,多是名臣、廉吏、文官、武将等人物。
2.考点以语言理解和内容分析为主。文言文阅读测试以语言理解考查为基础,也关注对内容的分析综合。
3.题型以选择和翻译为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内容理解、人物分析等考点,都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句子的理解,包括对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的理解,都是采用翻译题的形式,一般都是在文言文阅读文本中选取两三个重要句子,让学生翻译成现代汉语。
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文言文阅读的最大突破呢?
一、以教材为本,积累整理文言知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词句一般都是课内知识的灵活运用及拓展延伸。因此,复习备考时,要扎扎实实地复习好课内学过的文言文,大量积累文言词句等基础知识,从课本上夯实基础,才能有效地应对文言基础知识考查。
二、以经典为主,诵读翻译规范篇章。文言语句翻译,实际上是对文言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牵扯到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而且要能根据文意翻译得准确、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
在对文言文基础知识分类整理、复习的基础上,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