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12350字。
威远中学高2011级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此套题80%以上属于原创题)
说明:①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②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试题卷自己保存好待评讲。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得用铅笔、红色墨水(笔芯)笔答题。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下载/装载躯壳/翘尾巴讣告/前赴后继
B.酗酒/汹涌标识/白炽灯谥号/舐犊情深
C.粗犷/旷课蒙骗/蒙蒙亮惊诧/叱咤风云
D.洞穴/鲜血癖好/辟邪说谄媚/缠绵悱恻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歉收寥廓犯而不较汗流浃背
B.蛊惑徇情寥若晨星融会贯通
C.联翩雾凇以老卖老甘拜下风
D.针灸金融眼花缭乱开源截流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芜湖不断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现已成为安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先行地区。芜湖老牌锅炉厂华丽转身,让世界侧目。
B.威廉•莎士比亚20岁后到伦敦,最初也不过是个在剧院跑龙套的,后来才入剧团当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
C.23岁“富二代”CEO陈闪有起死回生之力量,硬是使70岁的“永久”重新焕发了青春,新开发的“永久C”自行车因其经典复古、低碳环保、中国制造等理念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D.全国版协会议结束后,我悄悄去了草原。那时,关于甲型H1N1的风声已经有些紧了,可我不以为意。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南非洪水加重了矿场有毒废水污染,鱼塘出现大量鱼群死亡现象。很多人认为目前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建成污水抽排和处理系统,从而缓解这场危机。
B.我开启了QQ,QQ程序竟然要求我卸载“360杀毒”,否则QQ自动关闭,腾讯的这种恶性行为,真的可以说是扰乱公共安全。
C.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省给力‘文化强省’”引发网友热议,纷纷惊呼“标题很给力”,但也有部分网友质疑此处“给力”一词的使用是否恰当。
D.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具体征收办法由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实际出发制定。备受关注的上海、重庆房产税试点细则1月27日“浮出水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史前全球化
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明全球化并不是发生在今天,早在公元前三四千前的史前时代①人类就发生了一次全球性的东西交流南北融合,并因此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比如两个非常对称的词汇“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就是全球化的结果。
在大约一万年前,世界出现了四大独立起源的农业文明中心区:两河流域西亚农业起源中心区、中国农业起源中心区、中南美洲和非洲农业起源中心区。西亚独立起源的农作物代表主要是小麦、大麦和豆类,驯化出的动物包括山羊、绵羊和牛;在中国起源的农作物包括水稻、小米、大豆、荞麦等,驯化出的动物则是狗、猪、鸡等。
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的兴隆沟遗址,剑桥大学的考古学家马丁教授和中国的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八千年前这里已经开始种植小米。而且还发现了人工栽培的距今7600年前的糜子,就是现在蒙古族早餐还常吃的“炒米”。糜子具有生长期短、可以适应处女地生长两个特点,导致其被不断迁徙的人群使用,并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在距今7000年左右传入欧洲。从黑海西岸到东欧和中欧的20多个不同地点,都发现了小米的遗迹。
与此对应,起源于西亚的小麦在大约距今4500年前传入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分布广泛的遗存显示它的传播至少包括了三条路线,即主体为北线的欧亚草原大通道,中线为河西走廊绿洲通道,南线则是沿着南亚和东南亚海岸线的古代海路。
五谷丰登,代表了农业的兴旺,五谷一般是指黍、粟、稻、麦、菽。这既包括中国自己起源的稻子、小米,也包括了从外部输入的小麦。“六畜兴旺”更是史前文明交流的代表。事实上直到夏、商、周三代,六畜才逐渐齐备。中国的六畜可以分为两组:猪、狗、鸡和马、牛、羊。猪、狗、鸡常见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相关;马、牛、羊多见于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
马丁教授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认为,距今4000-5000年前,世界首先发生了一次食物的全球交流,然后在4000-3000年前,金属制品和动物开始迁徙,到了3000-2000年前,更为精致的东西开始传播,这就是中国丝绸之路②的开端。
从全球范围看,西亚是冶金术最早出现的地区,最早的铜制品可以上溯到公元前7000年左右。就目前的考古材料而言,中国早期铜器很可能是通过草原通道进来的,这也能说明为什么在仰韶和龙山时代,西北地区的文化大大落后于中原,但其冶金术的发展却表现得超乎寻常。
青铜器、绵羊和小麦,这三类物品最早都发现于西亚,在早期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它们很有可能是捆绑在一起向外传播的文化包裹。
(选自2011年01月11日《光明日报》杨雪《史前就有全球化》,有删改)
[注]
①史前时代(约170万-4000年前),包括原始人群、母系社会、父亲社会三个阶段。
②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5.下列关于“史前全球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史前全球化是指发生在距今五六千年前人类的一次全球性交流和融合。
B.史前全球化是通过全球性的植物、动物和金属制品的交流来实现的。
C.史前全球化的路线是欧亚草原大通道、河西走廊绿洲通道、沿着南亚和东南亚海岸线的古代海路。
D.史前全球化最后的也是最重要最辉煌的部分是中国丝绸制品的大量向外传播。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通常所说的五谷中,稻源于中国,麦则源于西亚。
B.猪、狗、鸡至少在新石器时期就已传入中国。
C.青铜器、绵羊和小麦最早发现于西亚,它们很可能在早期文化交流中是一起向外传播的。
D.中国早期铜器很可能是通过西北草原通道进来的,因为在仰韶和龙山时代,西北地区的文化大大落后于中原,但其冶金术的发展却表现得超乎寻常。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糜子生长期短,耐瘠薄,特别适合于不断迁徙的人群种植。
B.没有史前全球化,中国就不会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两个非常对称的词汇。
C.农作物和器物的传播显然只是文化交流的副产品,人类的迁徙与融合才是主要的。
D.3000-2000年前开始传播的“更为精致的东西”不仅仅是中国的丝绸制品。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