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6270字。

  天津市青光中学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共15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内)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必须首先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达到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而人们对国家设施、法律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上层建筑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吃、穿、住、行属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
  B.政治、科学、艺术、宗教属于上层建筑
  C.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层建筑即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
  2、“过去那样”指的是(    )(3分)
  A、用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掩盖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B、物质决定意识
  C、由经济基础来解释上层建筑
  D、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晏 子 辞 千 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3.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晏子方食     方:正      B  终再拜而辞曰    再拜:拜两次
  C  进取于君     进:前进      D  以振百姓        振:同“赈”,救济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①分食食之         ②食之不以其道a
  B  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      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  ①寡人不知              ②孰谓汝多知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