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90字。

  《定风波》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知任论世”鉴赏诗歌的方法。
  2.学习赏析、评价诗歌中的形象。
  3. 理解作者旷达的情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
  2.学生各自朗读词作,了解作品内容。
  三、鉴赏、评价诗中的人物形象
  1.学生深入阅读,更充分的感知作品。质疑、探究。
  2.引导学生探究诗人的内心世界,发表各自见解。(注意点拨下列问题)
  (1)“一蓑烟雨任平生”:平生所经“烟雨”?苏轼的“蓑衣”?
  (2)“山头斜照却相迎”“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否矛盾?
  (3)“归去”,归向何方?
  3.你欣赏这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吗?你如何评价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思想境界?
  四、小结
  1.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苏轼在逆境中的人生态度。
  附:【板书设计】
  穿林打叶        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眼前的风雨)     (人生的风雨)   (无风无雨的心灵的净空)
  乐观、豁达
  具体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教师宣布上课。)
  师:昨天见面的时候,大家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我告诉大家我来自广东珠海。其实这话不太准确。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我来自广东珠海,但是我本是湖北人。如果要说得更具体一点,我来自湖北黄冈(生惊叹)——古代被称为黄州府的地方。刚才大家“哇”的一下,我知道这是为什么。大家即便没有去过黄冈,但是肯定都做过黄冈的试题。其实到现在为止,黄冈仍然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但是它一直是一个文化氛围很浓郁、文化积淀很深厚的地方。说到这里,我要感谢那些在黄冈的历史上留下了足迹以及风流余韵的文人们,这其中我一定要感谢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先生。余秋雨在他的《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中说,苏轼成全了黄州。确实,苏轼一生中有很多重要的作品,而他的最重要的作品几乎都是在黄州时期写出来的,这其中有前后《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还有大家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苏轼站在长江边上,面对奔腾的大江,想到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他想到了谁呢?
  生:周瑜。
  师:他想到了周瑜这位年少有才而且早早就建立了卓越功勋的年轻将领。想到自己已经早生华发,但是至今仍然功业未成,有了壮志未酬的感慨,所以他说“人生如梦”。那么,苏轼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在那里哀叹、满腹愁情的文人吗?难道这就是豪放派的真正风格或者是豪放派风格的全部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苏轼的另外一首创作于同一年的词——《定风波》。
  师:首先,我把这首词给大家朗诵一遍,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作品。(教师范读,学生鼓掌)谢谢大家的掌声。我想如果大家对这首词的理解更深入一点,你们会比我读的更棒。接下来就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词。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完之后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学生自由诵读,思考)
  生1:这首词主要是写苏轼遇雨后的感叹。
  师:说得很好,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呢?我提示一下,一件事情应该有时间、地点、经过等等。
  生2:大体上的经过就是苏轼与一些人同行,在途中遇雨,和他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他一个人有与众不同的感觉,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抓住了这首词前面的“序”的内容,词前小序大体上告诉了我们诗歌写作的背景。序中写的故事在词作中有没有体现出来呢?刚才我们说苏轼和一行人到沙湖,去干什么呢?
  生4:看田。
  师:你从哪里得到的答案呢?
  生4:注释中讲的。
  师:很好。读一首诗词,小序和注释我们都不能忽略。作者到沙湖买田,买田干嘛?注释中还有两个字——“终老”,“终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