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990字。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单元测试高二语文试题(1)【原人教】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 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巢穴(xué) 百福并臻(zhēn) 透露(lòu) 不着边际(zhuó)
  B.崔嵬(wéi)    运筹帷幄(wò) 劲敌(jìn)      薄(báo)利多销
  C.采邑(cài)     独当一面(dāng)    诤友(zhèng) 流水浅浅(jiān)
  D.毗(pí)邻     嗟来之食(jiē)    镌刻(juàn)    捕(bǔ)风捉影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近年来,很多汉语工具书有从俗从误的倾向,使很多字音字形所谓的“规范”很不规范,让语文教师讲解起来非常困难,至当不易。
  B.受教育者不是试验品,如果因为要改革而改革,急功近利地推行新的教改方案,那么教改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垮掉的一代”的产生。
  C.不知为什么,平时一向沉着冷静的他,面对台下的几百名听众竟然手足无措,说话也是言不及义,语无伦次。
  D.聪明的人懂得怎样弥补工作上的失误,他总能够在前面的事做得不够好时,狗尾续貂,补上一个精彩的结尾。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今后,农业部门将借鉴国外标志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志管理制度。
  B.中石油2月17日宣布,已与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从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到中国边境的管道设计、建设和运营协议。 
  C.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分赴黑龙江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D.毋庸置疑,网络民意表达较之传统媒体上的民意表达更为直率、本真,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因为网络这面“镜子”的存在而增加了透明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文本解读,核心是“文本”。           。           。可是在现代西方文论中,text 作为学术话语,和课文有着不可忽略的区别。           。            。阅读并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而且是主体的“同化”,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素养,不同价值取向的读者的主体不同,因而“同化”(受孕)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孙悟空。
  ①文本的内涵,则只有经过读者心灵的填充.同化,才能投胎受孕成形
  ②本来我们不叫“文本”,而叫“课文”
  ③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决定的    
  ④课文,是客观存在,其意义是确定的,不以读者 的主观意向为转移      
  ⑤这两个词,在英语里都是text,原来都是正文.本文.原文的意思
  A.③②⑤④① B.②⑤①④③ C.②⑤④①③  D.①③②⑤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关于赵文化
  在中国地域文化系列中,赵文化是一枝艳丽的奇葩。从赵襄子立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廉颇、蔺相如“将相和”,从慎子说法、荀子论礼到公孙龙辩名,这一幕幕精彩的历史片段,总能激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赵文化是以战国时代的赵国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站在欧亚学的角度观望赵文化的兴起,其实赵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出开放、进取、包容的文化精神。透视赵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变革、法治、侠义是赵文化的基本精神。刘宏勋教授从赵国的历史经验中寻觅,认为赵文化的特点包括尚贤纳谏的“人和”风范、开放争雄的方略、法德合治的国策、任侠重义的美德。这些对赵文化的特性解析,已经成为广大学者的共识。
  荀子、公孙龙作为战国时代儒家、名家的代表人物,为赵文化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成为众人瞩目的研究对象。荀子曾经“游学于齐”,因此荀子的文化性格有两个特点:一是稳健、内向、务实、严谨的“君子”型性格,二是激进、豪放、热烈 、外向的“斗士”型性格。这种双重组合的文化性格,体现着赵文化的本质和特性。所以,与其把荀子与荀学称为“齐学”的代表,毋宁将之称为“赵学”的代表。高海波博士借助语用学原则,分析荀子、孟子“人性”的概念,认为荀子对“人性”的理解是一种现象主义的思路,近乎“存在先于本质”;孟子对“人性”的理解是一种本质主义的思路,近乎“本质先于存在”。正是对“人性”定义的分歧,才导致“性善”与“性恶”的争议。这种基于比较研究的论述,加深了对荀子思想的理解。
  赵文化虽然不等同于赵国文化,但它的成熟有赖于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