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9张。本课抓住诗歌的特点,通过多形式诵读(师范读、学生读、听读、跟读、品读),来体会诗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在读与描绘画面中领悟“蒹葭”的含蓄意境美。最后结合周杰伦的《菊花台》的歌词迁移领悟诗的韵味。有教案,约2610个字。

  《诗经》两首之《蒹葭》赏析
  -----淡妆浓抹感悟美
  时间:2007年12月11日班级:初三(9)执教者:俞涛
  教学目标:
  1、以“读”促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画面美、感情美。
  2、培养学生抓景物描写体会古诗感情的基本方法。
  3、通过多形式“读与悟“能够成诵。
  3、拓展生活,赏析歌词,迁移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描绘《蒹葭》画面美,通过画面美和景物描写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
  2、 培养学生诵读、想象、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味描写,体会诗中人物的情感。
  教学策略: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相结合,注重多形式以“读“悟诗,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黑板板书,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国度,五千年的历史许多宝贵的文化在风雨飘零中渐渐沉没,而诗歌却如一叶扁舟轻盈地飘荡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在人们的心底深处回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千年古诗的境界,去品味和感受古老诗歌的魅力。
  在品诗之前,先听一曲歌。诗歌诗歌,诗与歌本身就一脉相连。
  一、导入:
  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再现歌词。请同学说出该歌曲名,来源和感受。
  明确:刚才欣赏的歌曲为《在水一方》,由台湾女作家琼瑶作词。歌词就是由我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名篇《蒹葭》改编而来的。
  《蒹葭》被誉为“诗三百”中最优美的诗篇之一,千百年来它以丰富的内涵和美感打动了无数的读者。秋水蒹葭,千古绝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千年前古诗的境界,感悟秋水蒹葭的醇厚韵味。
  诗非读不能品也,今天我们就通过美读来感受古诗的美,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
  二、听读诗歌感受音乐美
  1、听诵读,勾画难读的字词和难懂的字词。
  小组合作交流或顺组接龙方式完成。
  2、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推举出色同学示范读。
  点评,读是否到位?评选出最佳者,说出理由(要读出停顿、节奏、感情。)
  3、展示投影,全体齐读,要求结合上一首诗经作品的艺术特点,体会《蒹葭》的音乐美。
  说一说作品的音乐美。
  给学生思考讨论,请小组合作发言,音乐美感体现在哪些方面。(师生一同总结这首诗中的音乐美的特点。)
  明确:(1)押韵划出各章节压韵的韵脚。ang ,,i ,i 。
  (2)句子整齐,四字句。
  (3)叠词,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这也体现了诗经篇章中最经典的艺术特色。“重章叠唱“的风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