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80字。

  《新天下耳目东坡词》教案
  江苏省东台中学 徐长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初步了解苏轼词以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以曲笔写胸臆的写作特色。
  2.通过与温庭筠、柳永等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之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激疑、探究的方法解读文本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苏轼贬谪黄州时复杂的心境及思想的变化。体悟苏轼乐观自信的豁达胸襟和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人格之美。
  【教学设想】
  1.《 “新天下耳目”的轼词》选自《 唐诗宋词选读》,我认为选修与必修的教法应有以下几点不同:
  (1)量上的不同,必修是学步走,选修是快步走。必修一堂课可以精讲一首词,选修略读多首词。
  (2)必修“授之以渔”,选修就应当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即将必修阶段所学知识迁移、拓展,并对归纳出来的学习方法进行验证和修正。
  (3)由必修到选修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通过选修可以进一步认识一个作家、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创作特色。不必在字词上作过多纠缠。
  (4)通过选修,可以努力让学生从哲学和美学的更高层面来把握相关作品。
  2.将《卜算子》和《定风波》横向“打通”,体会苏轼贬谪黄州时的复杂心境,了解苏轼在黄州的思想转变过程;将婉约约词与豪放词打通,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新”在何处;速读《江城子》将苏轼的豪放与多情打通,全面了解苏轼的人格魅力。
  3.将必修和选修打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作出自己的解读,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学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难点:探究苏轼词“新天下耳目”之处。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板书)“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2.由《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
  必修二我们曾学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传达出苏轼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倾诉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远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我们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想见风流人物的豪放气概,并将我们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我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用苏轼自己的话说这是一首“壮词”。
  我将同学们接触过的苏轼作品列了一个表
  江城子 十年生死 1075年正月
  水调歌头 1076年八月
  卜算子 1080年二月(1082.12或1100惠州)
  水龙吟 1080年春末
  定风波 1082年三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1082年七月
  前赤壁赋 1082年秋
  后赤壁赋 1082年冬
  从表中可以看出,1082年是苏轼创作的颠峰。这是苏轼到黄州的两年后。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杜甫《天末怀李白》   
  命运顺达的人写不出好文章,在创作颠峰的到来之前,苏轼刚刚经历了一次人生的重大挫折----鸟台诗案,系狱一百三十天,1080年正月初一被贬黄州,二月才到达。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
  初到黄州,苏轼境况和心情如何?
  二、探究《卜算子》
  必修阶段我们掌握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四维”是什么?
  诵读、背景、意象、词句
  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探究一维,1诵读、2用意象探究上片、3用词句探究下片、4背景。其他小组补充)
  1.指名诵读并确定诗歌类型(最好能背诵)
  咏物词(托物言志)
  2.根据意象探究上片
  (1)词的上片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为孤鸿的出场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有“缺月”疏桐” “幽人”“孤鸿”。
  营造的意境:残缺之月,疏落孤桐,夜深人静,幽人徘徊、孤鸿盘旋。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孤独痛苦的感情。 
  (2)词语探究下片。从哪些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