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省西工大附中第七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122 KB
评级:
时间:
2011/4/18 16:13:34
下载:
本月:1 总计:38
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18题,约12570字。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七次适应性训练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谈运河就不能不谈到扬州,谈扬州就不能不谈到瘦西湖。当年决定让运河在这里分道入城的那个人或许只是默默无闻之辈,但他无意中却作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那么密集的拱桥和亭阁,那么精致的园林,那么多浓得化不开的人文历史。平山堂前唱曲的欧阳修,曲栏歌院纵酒的杜牧,画风惊世、影响身后几个世纪的石涛,虹桥修禊,组织七千多人写同题诗的王渔洋、卢见曾。还有断定天下三分明月二分在扬州的徐凝。也难怪扬州人对自己城市的感情总是那么一往情深。光凭禹时天下九州就有广陵,而杭州直到隋初还不过是一个小渔村这一点,跟西湖叫叫板,又算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了?
现在的人很难想像历史上的扬州富奢繁华到什么程度?但可以很负责地说,像前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这些诗句,根本算不上有什么夸张,甚至完全是可以作为纪实文学来看待的。《扬州画坊录》里记载的那两个荒谬故事:“有欲以万金一时费去者,门下客以金尽买金箔,载至金山塔上,向风扬之,顷刻而散。”“又有以三千金尽买苏州不倒翁,流于水中,波为之塞。”虽说富人烧钱玩儿的事现也偶尔见诸报端,但和扬州历史上的大腕一比,无论方式及豪奢程度,恐怕都要相形见绌。大运河在那里有点像是一条飞速运转的印钞机的输送带,把这座幸运的、得天独厚的城市宠得有些忘乎所以。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和点睛之笔,这和西湖上许仙白娘子的断桥刚好又堪一比。当地旅游手册以其形状颇似莲花绽放,故又给它起了个叫莲花桥的俗名。有论者认为建筑风格上可能受到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因无北海的烟波浩淼,匠心别运,将五亭群聚于一桥,从而形成现在这样玲珑的格局。由十五个不同的卷洞组成的桥身雄壮威猛,那上面每天倘佯着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但如果对他们说设计者当初的原意并非美学所需而是为了泄洪方便的话,相信对不少人的游兴都是一个打击。运河打在扬州身上的烙印总是这样深刻而醒目,哪怕是湖畔的一根柳条、半截残碑、三分曲栏、几处苔痕,都暗结着浓重的历史与沧桑。甚至在眼下湖面仿古龙舟船女清澈无邪的黑瞳里,如果你凝神注目,仿佛也能看到火焰将熄时那动人的余烬──这通常通过自信和落落大方的眼神表现出来。
(柯平《纸上运河•瘦西湖》)
1.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那么密集的拱桥和亭阁,那么精致的园林,如五亭桥等。
B.平山堂前唱曲的宋人欧阳修,曲栏歌院纵酒的唐人杜牧。
C.曾组织过七千多文人雅士共写同题诗的王渔洋、卢见曾。
D.扬州又叫广陵,禹时分天为九州,扬州就是九州之一。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虹桥修禊画风惊世影响身后几个世纪的石涛,也曾和扬州的其他人文历史,使扬州人对自己的城市一往情深。
B.金山塔上扬金箔,流水波中不倒翁,出自《扬州画坊录》,作者认为都是荒谬的故事,所以都不能当成纪实文学来看待。
C.作为瘦西湖的标志和点睛之笔的五亭桥那用来泄洪的十五个卷洞,形状颇似莲花绽放,所以当地人们又叫五亭桥为莲花桥。
D.现在你如果去扬州坐仿古龙舟,看到船女那自信和落落大方的眼神,那都是运河在扬州身上留下的美好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瘦西湖对扬州很重要,扬州对运河也很重要,但作者在谈及瘦西湖和扬州时,总是免不了要和西湖和杭州作对比。
B.作者把大运河比作一条飞速运转的印钞机的输送带,其目的是想说大运河使得历史上的扬州富奢繁华到极高的程度。
C.作者认为五亭桥的设计者当初在设计的时候,只有实用主义的理念,没有美学意识,并且受了北海五龙亭建筑风格的影响。
D.瘦西湖虽然没有西湖和北海那么浩大,但由于玲珑精美的五亭桥,以及湖上景物所蕴含的历史与沧桑,所以瘦西湖在全国仍有很大的吸收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①,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买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吾夫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报复?”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曰:“乌有使生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故曰:“聂政刺韩王。”
( 蔡邕《琴操》)
有嵇康者,尝游天台,忽闻谷中琴声幽幽,寻声觅去,至一茅舍,一清丽女子开门。神巫曰:“见先生爱琴,吾另有《广陵散》相赠。此乃天籁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轻传。”康问:“何人所为?”对曰:“广陵子是也。昔与聂政山中习琴,形同骨肉也。”康恍然大悟,恭请神女赐之,习至天明方散。
康毕生独爱此曲,虽有达官贵人求教,概不相传。及康将刑东市,三千太学生“请以为师”,终不得许。康刑前索琴而扶。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省西工大附中第六次适应..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省西工大附中第五次适应..
2011年陕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人教版
高中语文校本教材:陕西省凤翔历史名城 人教版
陕西省长安二中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人教版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高2011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 人教课标版
陕西省宝鸡六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五月考试题 人教版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3月份..
陕西省西安市华清中学2013届高一语文月考题 人教课标版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初级中学2011年八年级上期期末试题 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