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40字。
《登池上楼》教案
教材简析:
《登池上楼》是一篇自读性质的课文,是一篇山水诗,作为山水诗,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在这首诗里,客观精致地描写出山水景物的本来面貌,而且在对景物描写时,将诗人的情感很好地融入在诗里面,情景交融。不过,诗歌的语言让人颇觉隐晦,为学生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谢灵运山水诗的风貌;
2.积累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
3.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课文重要词语;
2.理清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及典故的意义和所指。
四.教学总体设想:
根据本文自读课的性质,结合课文自身特点、教学目标及新课改有关理念,明确本课堂教学类型为自读课型;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学生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再进行课堂研讨,老师适当点拔指正;指导学生积累归纳课文的一些重点词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成诵,不断感受与积累;最后是知识的扩展迁移。本课时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手段。教学安排为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导读法,诵读法,讨论法,自学法
五.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从山水诗写作谈起,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已有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但只是片断的,后来发展的《楚辞》、乐府诗也没有把山水诗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去写,只有到了晋宋之际的谢灵运,山水景物才成为诗歌中主要描写对象,打开山水诗的新天地。
(二)作者介绍:
学生看课文注释①,再搜集有关课外资料,作简要介绍,教师
作适当补充:(屏幕显示)
谢灵运:出生世家大族,骄纵自负,政治上雄心勃勃,热衷权势,而有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高傲、褊躁的谢灵运一直郁郁不得志,最后终于由爵位的继承人沦落到永嘉做太守,在无奈的现实状况下终日以山水为娱,纵欢作乐。谢灵运是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山水景物为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人,别人称他为山水诗派的开山祖。
(三)学生提出具体问题再研讨: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纷纷提出他们预习中所遇到的难题,总的来说,学生反映本诗难理解。具体问题是:
1.课文一开头以“虬”与“鸿”下笔有何意义?
2.诗人正沉浸在春的美景中,为何突然因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句而引起感伤的?
3.本文是一篇山水诗,它里面描写的山水景物有什么可鉴之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形式,弄清课文中一些比喻、典故的意义和所指,再确定问题的理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