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60个字。
《愚公移山》教案
导入:请看;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下的愚公塑像。湖北人可不傻: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湖北武汉的东湖公园里就有一座大型雕塑——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故事曾感动和启发过无数人,但也有人说他太傻!大画家徐悲鸿也不可能傻,他有一幅名画叫做——《愚公移山图》。毛泽东更不可能傻,他也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愚公移山》,他在文中说——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哪有什么挖不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盲章。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走近作者: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著有《列子》八篇。书中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民间故事、神话小说。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介绍文体: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自学指导一:读一读——读准字音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2、互读课文。两个学生一组,一个读,一个听,互相纠正错误的读音。
检查自读效果。
看看能否读准下列字音。
荷()始龀()
穷匮()厝()
万仞()亡()以应
魁()父曾()
自学指导二: 译一译
根据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提示:1、翻译句子多以直译为主,即严格按照原文的语句逐一对译,做到落实,不增减内容。2、还可以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一些不能直译的,可适当增减文字,调整语序,改变句式。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第一段:请人译一译;
①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1、概括段意并分析作用。段意: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位置。
作用: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移山、负山作铺垫。
2、知识点:方:方圆
阴、阳:山之南河之北称阳,山之北河之南称阴
请人读第二段:译一译:
②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概括段意。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人的支持,并排除疑难,付诸行动
知识点: 多义词:且,焉 通假字:反
词类活用:惩,聚,毕,箕畚,龀
3、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①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A、愚公为什么要移山?B、愚公想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