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90字。
《愚公移山》创新设计
(一) 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
今天让让同学们当一回“老师”——当老师当然首先要“备课”——要自己把课文搞懂,并且自己确定哪些字容易读错、写错,哪些词语需要解释,哪些句子需要翻译,哪些问题需要理解……其实,这是最好的预习。
那么老师干什么?——老师当“学生”,听“老师”给自己“讲课”,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请“老师”解答。
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当当“老师”,课堂上可以安排他们一人一句,做“一句之师”。但谁讲那一句事先不能透露,以防不认真的学生只准备这一句。如果有什么重点难点“老师”没有讲到,“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提出来。
【设计意图】
这样安排?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1.新课标要求我们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2.在人教版新课标课本中,《愚公移山》一课安排在9年级下册倒数第二课,经过将近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主动自学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主动学习。
3.《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想来学生是熟悉的,所不熟者,只是一些文言词语、文言句式而已。这样的课文,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主动自学。
4.我不止一次地这样师生倒置安排教学,实践证明,凡是让学生“自主”时,他们都是很兴奋的,课堂气氛也很热烈。
不过说老实话,这还只是一种很有限的“自主”,而不是真正的“自主”。学生“自主”时我也有点不放心——他们能将所有知识点掌握吗?会不会有所遗漏?所以还是印发了一张练习(包罗这课的知识要点)让他们完成。这就算教师的“主导”吧。真正的“自主”,应当是更放手地让他们主动地自学、自测、自补、自疑、自解、自结,就像魏书生老师那样。但达到这一步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比较思维训练
【教学设计】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移山提出了异议,他们的“同”中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
① “比较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它对提高学生智力、增强学生才干有重要作用,甚至对他们将来事业成功也会有影响。
②这个训练又不仅是进行比较思维的训练,训练中,其实也对课文加深了理解,甚至也还学到一些文言知识。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