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120个字。

  初三语文复习卷(二)2011年4月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龚遂,汉宣帝时人)乘传(驿车)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掠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锄钩,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选自《龚遂治渤海郡》)
  (乙)张乖崖(张乖崖即张咏,是宋初与赵普、寇准齐名的大臣。)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选自《鹤林玉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移书敕属县()②开仓廪假贫民()
  ③诘之,乃库中钱也()④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
  2.根据文段意思,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

  ②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3.(甲)文中,龚遂为了稳定渤海郡的社会秩序在赴任途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4.你如何看待(乙)文中张乖崖这一人物?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以求其是非之所在()②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③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④终无济于天下() 
  2.下列句中的“于”与“终无济于天下”中“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万钟于我何加焉D.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②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课文链接】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