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逆向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南京市江宁区周岗初级中学 迟长春 丁正东
据“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社会调查显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日渐削弱,而思维定势和对权威的服从却日益增强。全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魏书生也曾对思维定势有过这样的议论:“人掉到缸里非得捞,打破就不行;称象非得拿秤,像曹冲那样用船称就不行。这是不对的,同一件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为什么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显然,突破思维定势,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逆向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逆着常规思路寻求问题解法的一种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当沿着常规思路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或产生创造性设想时,就要设法实现观念变革或思路转换,或采取迂回途径接近创造目标。为此,我做了一点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做逆向思维的训练,来拓宽想像空间的探索。
一、 课文引路,让学生体会逆向思维的妙用。
叶圣陶曾说过“课文是最好的例子”,如果把课文中相关的材料加以引申,便有可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的领会到逆向思维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在教学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我要求学生思索:诗中的牛郎织女生活与民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生活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明确: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诗人并没有简单按照传说的情节安排内容,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作了大胆的改造,扬弃了有情人被拆散、难以团圆的悲剧内容,换上了牛郎织女生活自由、幸福的新内容。在诗人的想像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在浅浅的天河中,骑着牛儿自由自在地来往。他们的生活是那么幸福,一对恩爱夫妻,于耕织之余,手提灯笼,悠闲地在美丽的街市上闲逛,自由、而舒畅。这样的改造,正是诗人巧妙运用了逆向思维,拓宽了想像的空间,表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学生学会以一种辩证的观点来认识问题,当后来学到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