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90字。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蜀相》。本次讲课分为三大板块:说教材,说教法,说过程。首先:
说教材 《蜀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杜甫作为为“诗圣”,一生经历分为四个时期,留下大量诗篇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诗歌鉴赏指导的最好教材,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其他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前两句讲功绩,最后一句讲遗憾。而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在这首《蜀相》里是否也有体现呢?
我们学习过他的《登高》,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了解到杜甫的一生大多是在漂泊流浪的,是一位具有忧国忧民之心和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只是可惜一生壮志难酬啊!为什么呢?是否在本诗中也有谈及?
二、了解诗歌基调,初步把握诵读。
1、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都是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的。所以,首先就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迅速浏览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2、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是读得如奔流瀑布一泻千里,还是读得如百尺深潭潜流暗涌;是读得如“间关莺语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